写在中华书局百年之际:出版物上的追求与贡献
2012-03-21 09:21:03.0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一部中华书局出版史,记载了多少作者、编者、出版者为书香永驻共同担当的佳话,留下了多少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相挽前行的剪影。百年中,几代文化大家,或受聘来局,或特约著述,将才智乃至毕生心血浇灌中华书局的繁茂之林。
【CPP114】讯:步入百年的中华书局,这几天,员工们的感觉似乎有些不一样。大家从中华书局创办者陆费逵的铜像前走过,不禁想起2009年4月8日。
记得那天,中华书局的同仁们挤坐在510那间不大的会议室里——老者,雪染双鬓;少者,风华正茂。简朴的房间因冯其庸、袁行霈等当代著名学者的到来,蓬荜生辉。陆费逵铜像揭幕仪式,与聘请六位先生为书局学术顾问的仪式同时举行,四位未到会的受聘者,为学界大家季羡林、何兹全、任继愈和饶宗颐。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
从那一天起,陆费逵又回到了中华书局。其实,在一个世纪中,他又何曾离开?
从那一天起,中华书局的同仁们每天都从陆费逵面前走过,在他注视的目光中,划动中华书局前行的橹桨。
百年,有些漫长;百年,只是一个瞬间。
这漫长,足以使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足以使微不足道的开端成就为一桩伟业。
这瞬间,分明让我们感到,一个世纪前的宣言犹在耳畔,往事就在昨天。
一个世纪,我们这样走过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这一天,在上海,中华书局应运而生。似乎是因其太弱小,它的诞生甚至没在上海滩留下声响。
但仅仅50多天后,《申报》一隅,一则简短的文字广告却石破天惊。中华书局在它的宣言书中写道:“……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
从1840年中国步向贫弱,万万千千中国人梦寐以求是强国。但在此之前,尚无哪家出版社将自己的强国选择描述得如此清晰。
从此,金甲竹帛、诸子百家、官私史册、唐诗宋词、佛道典籍、敦煌宝藏、海外逸珍……中华人在民族精神的田园中殚精竭虑,将中华文化的瑰宝呵之护之,传承弘扬。三万余种图书,梁启超、马君武、叶圣陶、李劼人、徐悲鸿、刘海粟、齐燕铭、吴晗、顾颉刚、陈寅恪、陈垣、王力、钱锺书、唐长孺、启功、季羡林、任继愈……一个个名字跃然其上。百年,多少人与事,不尽书与文。在中华书局这中国近代文化的巨卷中,留下的只有比人长寿的书,珍藏的只有心底始终没有改变的激情与梦想。
从此,中华人的行列里,走进了范源廉、舒新城、张相、李达、田汉、张闻天、金兆梓、陈伯吹、钱歌川、金灿然、宋云彬、章锡琛、陈乃乾、徐调孚、杨伯峻、周振甫、赵守俨、李侃……他们把心血和智慧融入惠及当代、泽被后人的万千出版物之中,不求功名留世,却满足于“为他人作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云、薄一波、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一次次指示与重托,更唤起中华人“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提高古籍整理出版水平”的激情与力量。百年,斗转星移,万千变化,但中华书局为实现理想的脚步不曾蹒跚,写着追求的旗帜始终高扬。在一个世纪的坚守中,她把自己镌刻进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现代出版史、近现代学术思想史。
记得那天,中华书局的同仁们挤坐在510那间不大的会议室里——老者,雪染双鬓;少者,风华正茂。简朴的房间因冯其庸、袁行霈等当代著名学者的到来,蓬荜生辉。陆费逵铜像揭幕仪式,与聘请六位先生为书局学术顾问的仪式同时举行,四位未到会的受聘者,为学界大家季羡林、何兹全、任继愈和饶宗颐。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
从那一天起,陆费逵又回到了中华书局。其实,在一个世纪中,他又何曾离开?
从那一天起,中华书局的同仁们每天都从陆费逵面前走过,在他注视的目光中,划动中华书局前行的橹桨。
百年,有些漫长;百年,只是一个瞬间。
这漫长,足以使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足以使微不足道的开端成就为一桩伟业。
这瞬间,分明让我们感到,一个世纪前的宣言犹在耳畔,往事就在昨天。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这一天,在上海,中华书局应运而生。似乎是因其太弱小,它的诞生甚至没在上海滩留下声响。
但仅仅50多天后,《申报》一隅,一则简短的文字广告却石破天惊。中华书局在它的宣言书中写道:“……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
从1840年中国步向贫弱,万万千千中国人梦寐以求是强国。但在此之前,尚无哪家出版社将自己的强国选择描述得如此清晰。
从此,金甲竹帛、诸子百家、官私史册、唐诗宋词、佛道典籍、敦煌宝藏、海外逸珍……中华人在民族精神的田园中殚精竭虑,将中华文化的瑰宝呵之护之,传承弘扬。三万余种图书,梁启超、马君武、叶圣陶、李劼人、徐悲鸿、刘海粟、齐燕铭、吴晗、顾颉刚、陈寅恪、陈垣、王力、钱锺书、唐长孺、启功、季羡林、任继愈……一个个名字跃然其上。百年,多少人与事,不尽书与文。在中华书局这中国近代文化的巨卷中,留下的只有比人长寿的书,珍藏的只有心底始终没有改变的激情与梦想。
从此,中华人的行列里,走进了范源廉、舒新城、张相、李达、田汉、张闻天、金兆梓、陈伯吹、钱歌川、金灿然、宋云彬、章锡琛、陈乃乾、徐调孚、杨伯峻、周振甫、赵守俨、李侃……他们把心血和智慧融入惠及当代、泽被后人的万千出版物之中,不求功名留世,却满足于“为他人作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云、薄一波、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一次次指示与重托,更唤起中华人“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提高古籍整理出版水平”的激情与力量。百年,斗转星移,万千变化,但中华书局为实现理想的脚步不曾蹒跚,写着追求的旗帜始终高扬。在一个世纪的坚守中,她把自己镌刻进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现代出版史、近现代学术思想史。
- 相关新闻:
- ·??????????????????? 2012-01-04 09:59:33.0
- ·中华书局:岁月有波澜 书香无间断 2011-12-30 09:07:24.0
- ·出版三巨头商讨回归落户上海事宜 2011-12-14 09:33:13.0
- ·书展调查:购买文学类书籍占65% 2011-08-24 08:03:52.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