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后一间铸字工厂──「日星铸字行」
2020-10-08 12:47:35.0 来源: 责编:働
- 摘要:
- 你经历过活字印刷的年代吗?铸字师傅用滚烫的铅液浇灌铜模、操作机具铸出一个个工整的铅字,捡字师傅从浩瀚的字架上熟练捡出所需要的铅字,排版师傅将字和「铅角」合组成版面,最后交付印刷师傅油印。在电脑数位印刷出现之前,人们阅读的文字得通过一双又一双专业的工匠之手,才得以美观严整地跃然纸上。也不过三、四十年,这光景已几不复见。
【CPP114】讯:你经历过活字印刷的年代吗?铸字师傅用滚烫的铅液浇灌铜模、操作机具铸出一个个工整的铅字,捡字师傅从浩瀚的字架上熟练捡出所需要的铅字,排版师傅将字和「铅角」合组成版面,最后交付印刷师傅油印。在电脑数位印刷出现之前,人们阅读的文字得通过一双又一双专业的工匠之手,才得以美观严整地跃然纸上。也不过三、四十年,这光景已几不复见。
在台北后火车站的太原路 79 巷内,坐落着全台湾最后一间铸字工厂──「日星铸字行」。
日星铸字行于 1969 年开业,见证了台湾活字印刷的花开花落。 1980 年代,印刷产业开始数位化,相关店家也相继倒闭,但日星的老板张介冠先生仍坚守着在这里,一心一意要为后代留下活字印刷所有美丽细节。
走进朴实的店面,眼前是一列又一列的字架,字架上排满微微泛着金属光泽的细小铅字,按字号、部首及常用程度,条理分明地收纳着;通过狭窄走道,店后铸字的小工房内,置着数架颇有历史的铸字机。走过半世纪光阴,这儿几乎没什么改变,最大差别是现在的铸字行打开门来,欢迎所有人入内体会铅字的美。
而身着 Polo 衫、西装裤和金属细框眼镜的张老板,质朴谈吐中不失文人气质,「文字的匠人」大概是最贴切的形容。带我们到地下室进行访谈时,他不忘顺手将几个刚铸好的铅字上架。
走过台湾印刷史,张锡龄父子的故事
张老板从小在印刷厂环境长大,不只父亲,许多亲戚也是相关专业人士,可说是印刷世家的子弟。他的父亲张锡龄先生,即日星铸字行的创办人,其职业生涯横跨了日治时代、战后,一直到活字被数位取代,仿佛台湾当代报业印刷史的缩影。
「我爸爸最早是在《台湾日日新报》当学徒,光复后才到其他报社,像《公论报》、《民报》、《新生报》。」张老板为我们说明当时报社捡字员的工作型态,「有的人会早上到某家报社做副刊,下午到某家报社去作正刊,只是就比较累。」
过去的大报社附有铸字部门、刻字工等完善的人力设备,张锡龄在报社的工作主要是捡字,但也一并学习了铸字的技术。
「从我有记忆开始,约民国 45 年起,我父亲就是跟他的好友合资开印刷厂。到 1967 年,他自己想独立创业,我才从本职离开,跟着进到印刷业。」
原本学机械的张老板,在15 岁的年纪进入「大圆盘印刷厂」学习相关技术,「那里是专门印成衣吊牌的,以前台湾是成衣外销王国,需求量很大,我就进去里面跑业务、当学徒。」看似顺水推舟的子承父业,张老板当时应该也没想到,这家铸字行会成为台湾的最后与唯一吧。
日治时期的活字印刷革命与《台湾民报》等等,活字印刷和台湾报纸的缘分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让我们倒带一下,回到活字印刷刚在台湾撒下火种的年代。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