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成欧美出版界新宠 纸质书倍感压力
2014-10-17 10:09:37.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有声书,或许就是懒惰的人们为了平复内心的愧疚而发明的读书办法;或者因为现代人通勤路程延长,多了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可能是对于童年听大人讲故事的留恋;还有就是被朗读本身的魅力所吸引。
个案:制作一部有声书
三年前,在北美华人网站任有声书论坛版主的时候,第一次制作了有声书——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四十分钟的故事,录了三个小时。后期音效加了十几处,开门关门声、高跟鞋走路声、放浪形骸的笑声,萨克斯管的音乐声。最得意的是需要一段寺庙背景的音效,从美国网上找不到,最后只找到一个教堂钟声的样本能用,可只有一声。先用loop duplicate变成敲三下,又另找了一声清脆的钟声放在最后,结果恰巧是在我把“金大班听了这话心里一寒”这句念完,钟声“铛”地响起,有当头棒喝的效果,让人陶醉至今。
自制有声书,只需要一个音频处理软件(比如Cool Edit Pro)、 一个耳麦、一个安静的房间。背景音效可从网上找。当然如果追求起器材的高大上,那就没有止境了。但说到底,朗读者的经验、技巧乃至生活阅历,是有声书的核心部分。
旅美作家张辛欣去年出版了有声童书《拍花子和俏女孩》,她在自己位于亚特兰大的家中地下室亲自写、画、朗读、制作。作家朗读自己的作品,背景上悠长的老北京叫卖,都给这本书增添了印刷品所不具备的趣味。她认为,有声书源远流长,从荷马史诗开始就是通过有声吟唱讲故事的。沉默的文字是无声的旋律,读者不是都有旋律感,旋律感属于某些读者,所谓“知音”。也不是所有书都适合全部念出来,要像做剧本一样删节,朗诵者需要受过专业训练。她认为,“这样一个貌似传统阅读的‘末日’里,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让阅读实现一次‘新生’。而最有趣的是,做数码书反过来还有可能推进传统出版。”
有钟情于文字书籍的人怀疑听书并同时开车、洗菜、跑步,不能和安静地坐着读书媲美。有些作家认为有声书让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专注地读书的能力。《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作者尼克拉斯·卡尔对有声书作评价道,“如果我们习惯了阅读是一种次要的活动,只有在干别的事的同时才能捎带着阅读,那么我们就丧失了最深刻和最重要的阅读。”
对于这样的“控诉”和争论,Audible出资在鲁格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开展了认知心理研究,专门测试纯读、纯听、边听边读并来回转换这几种形式下大脑活动的迹象。目前研究尚在进行中,但据Audible的首席科学家居·斯特利宣布,他们之前的研究表明听书比阅读更容易让人专注投入,这一点对男性作用更加明显。
- 相关新闻:
- ·分析:图书按需印刷成中国图书走出去新利器 2014-09-10 15:49:05.0
- ·“按需印刷” 中国图书将24小时全球直供 2014-09-09 15:11:47.0
- ·英美等国家书企小并购动作频频 2014-08-13 09:04:4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