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正文

关于投资书刊胶订设备的一些看法

2007-03-28 00:00:00.0 来源:印刷世界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放眼今天的装订设备,绝对能让大多数的印刷业投资者们眼花缭乱。从快捷、灵活的按需装订设备,到完整的一站式印后解决方案;从进口的功能完善的装订生产线,到国内的单机装订设备。究竟如何做出选择,投资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越来越近乎于一场赌博。面对这些,我们必须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我们希望通过下面的讨论,能够提出一些问题供同行探讨。我将把讨论的重点放到我国的大中型书刊印刷厂的胶订装订工序上进行。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刊大国,200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08 294种,总印数64.13亿册(张),出版课本36087种,总印数32.71亿册(张),总印张219.81亿印张。根据几年来的发展数字统计,我国的书刊印装行业呈现如下明显特点。

1.占图书生产主要部分的教科书生产周期集中,很多出版社的重点图书单一品种生产量大

我国拥有13亿人口,是地道的图书消费大国。一方面导致教材加工量大,且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一般来说,教科书的年生产周期在8 ~9 个月,并具有不断缩短的趋势。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书刊印刷企业基本是以教科书的生产为主要利润来源。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如果能够解决在有限的教材加工周期内完成更多的加工任务,意味着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我国国内的畅销书动辄突破百万册, 像《狼图腾》、《莲花》、《兄弟》这样的畅销书印量都在几十万册到上百万册不等,其他带有政治色彩的书籍则动辄超过几千万册(《邓小平文选》等类书籍)。

2.胶订书比例大

在我国,使用无线胶订的书刊大约占年书刊总量的60%以上。就教科书而言,年书刊印装总量的80%以上都是采用无线胶订的形式。事实上,与出版行业发展强于我国的德国相比,我国胶装书比例还远远不够(德国大约在90%以上)。近年来的统计表明,我国的胶订书的比例每年都呈快速上升趋势。

3.图书从编、审、印刷直到发行的周期越来越短

这几乎成为所有书刊印刷企业的心病。印刷能力大于装订能力简直成为印刷厂的紧箍咒。每到书刊加工的旺季,几乎所有的书刊企业都在为如何解决积压的装订任务而烦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大量书刊装订业务外包,在书刊旺季雇佣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作为临时工以补足生产能力的不足。

4.装订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

各地出版社对胶订书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一方面调高了成书合格品的门槛,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残次品的惩罚力度。某省印刷厂装订部门的负责人叫苦,一本问题书出厂,出版社罚款200元,超过五本以上,一本书罚款起价2 000元,超过二十本问题书,整批直接退回。装订对于很多厂家简直成了一场赌博,生产进度耽误不得,产品质量马虎不得,管理人员只得在生产的整个过程如履薄冰。

5.装订工价低

众所周知,在我国装订工价一向处于整个印刷出版产业链中的最底层,我国普遍执行的价格甚至还是十年前的装订价格。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市场体系,但对于一个稳定成熟的市场形成,从而实现理想价格的过程将绝非一日之功。面对市场所调控导向的价格与日趋残酷的市场竞争,寻求变数几乎是继续生存的不二法门。

6.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政府对劳动者的保护法规与监控越来越严格

曾几何时,在中国大多数的装订厂或装订车间,我们能看到清一色的女工甚至童工。这些工人通常多数来自城郊或是农村,甚至是偏远山区。每天在高强度劳动与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一个月甚至只能拿到最基本的生活费用。近年来,有关装订厂非法用工、工人缺少基本福利的新闻,我们常可看到或听到。我国装订工价的“久低不升”不仅仅浸透着千万装订工人的汗水,同样也饱含着装订业者的无奈。随着国家加大对工人的劳动保护措施,以及更多人开始重新建立自己的劳动价值观,企业越来越难找到低薪水、高强度的工人,即使找到了,想留住也越来越困难。更有国外的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在五年内逐渐失去优势。

7.使用材料良莠不齐

这是我国和欧洲国家在生产发展中的一个显著区别。欧洲的印装工业是建立在一个几百年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印装书籍采用的纸张质量稳定。而我国一方面由于印装工价在不断的竞争下导致利润空间微薄,出版社和印刷厂都希望通过原材料(尤其是纸张)的缩水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因而印刷折页好的书页,有不平服的、翘曲的,甚至还有荷叶  边的。这普遍被认为是制约我国后工序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另一方面,国内装订工价的低廉,导致没有多少企业会考虑更高速的EVA热熔胶。理由很简单,当使用更高成本的胶,也就意味着本就可怜的利润将被摊得更薄。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有着庞大的书刊市场,显然大有文章可做。但存在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书刊加工中的装订过程正在成为一个瓶颈,即印刷能力大于装订能力,到手的业务却无法顺畅地完成。而如何合理地突破这一生产瓶颈,也正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是继续将大量装订业务外包,还是继续采用忙时雇佣、闲时辞的办法来解决,抑或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下一篇:Print China:纽博泰牵手多米诺印刷精彩亮相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