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巨丰-纷美发布致员工函,无菌包装行业蛇吞象收购终落幕!
2025-02-10 16:15:41.0 来源:全球印刷与包装工业 文/派克吉尼 责编:张晓丹
这场“收购大戏”已经落幕,但回过头来看,新巨丰成功收购纷美包装的过程堪称一波三折,既体现了资本运作的复杂性,也折射出行业整合的深层矛盾。我们来回顾一下从试探到全面控制的整个收购过程。
新巨丰于2023年1月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9.99亿港元收购纷美包装28.22%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举引发纷美管理层强烈反对,认为新巨丰缺乏行业经验且收购动机存疑,并公开指责其“不讲武德”。
2024年6月,新巨丰子公司景丰控股发起全面现金要约,以每股2.65港元收购剩余全部股份,总对价约27.29亿港元。纷美管理层随后提出“管理层要约”作为反制,但未拿出实质性方案。2025年1月21日,新巨丰宣布要约条件达成(持股73.51%),成为无条件收购,迫使纷美管理层终止反制计划。截至2025年2月4日,新巨丰持股比例已增至93.35%,但仍计划维持纷美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避免强制私有化。
新巨丰多次尝试提名董事进入纷美董事会,但均遭否决。2025年1月,新巨丰以73.51%的股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试图罢免现任董事并委任新成员,进一步强化控制权。
在进入核心争议与阻力阶段时,纷美包装董事会认为新巨丰的要约“不公平合理”,独立董事委员会建议股东拒绝接受,并公开质疑新巨丰的“敌意收购”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纷美创始人毕桦等高管甚至指责新巨丰“缺乏商业道德”。
同时,纷美包装的营收和净利润均高于新巨丰(2023年纷美营收38.17亿元,新巨丰17.37亿元),且其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更强。市场担忧新巨丰“蛇吞象”后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尤其是纷美的海外业务和国际客户关系(如蒙牛、雀巢)。另外,新巨丰自2022年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累计跌幅超60%,叠加高杠杆收购带来的财务压力,投资者对其整合能力存疑。
版权声明:本文系cpp114独家稿件,版权为cpp114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华印刷包装网)及作者,违者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