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迎来“绿色新政”,中国包装企业如何应对?
2022-12-28 13:31:49.0 来源: 网络 责编:覃子喻
- 摘要:
- 2022年11月30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盟境内的包装新规则《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以解决这一日益增长的浪费的根源。
平均而言,每个欧洲人每年产生近180公斤包装垃圾。包装是原生材料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因为欧盟40%的塑料和50%的纸张用于包装。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欧盟的包装废弃物将进一步增加19%,塑料包装废弃物甚至将增加46%。新规则旨在阻止这一趋势。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将确保可重复使用的包装选项,淘汰不必要的包装,限制过度包装,并提供清晰的标签以支持正确的回收。对包装行业而言,它们将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尤其是对小型公司,减少对原始材料的需求,提高欧洲的回收能力,减少欧洲对主要资源和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拟议修订的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立法有三个主要目标:首先,防止包装废物的产生:减少包装废物的数量,限制不必要的包装,并推广可重复使用和可再填充的包装解决方案。第二,促进高质回收(“闭环”):到2030年,使欧盟市场上的所有包装以经济可行的方式可回收。最后,减少对初级自然资源的需求,为次级原材料(再生材料)创造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通过强制性再生比例目标增加包装中回收塑料的使用。具体来说:
1、总体目标是到2040年,与2018年相比,每个成员国产生的人均包装废物减少15%。在不改变立法的情况下使欧盟的总体废物减少约37%。这将通过重复使用和回收再生实现。
2、为了促进在过去20年中急剧下降的包装重复使用或再填充,公司必须向消费者提供一定比例的可重复使用或可再填充包装的产品,例如外卖饮料和餐食或电子商务配送。此外,还将对打包方式以及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清晰标识进行一些标准化工作。
3、为了解决明显不必要的包装问题,某些形式的包装将被禁止,例如在餐厅和咖啡厅内消费的食品和饮料的一次性包装,水果和蔬菜的一次性包装、微型洗发水瓶和酒店的其他微型包装。
4、许多措施旨在到2030年使包装完全可回收。这包括制定包装设计标准;为塑料瓶和铝罐建立强制性押金退还制度;并明确哪些非常有限的包装必须是可堆肥的,以便消费者可以将其扔到生物垃圾中。
5、此外,生产商还必须在新的塑料包装中包含强制性比率的再生成分。这将有助于将回收塑料转化为有价值的原材料——正如《一次性塑料指令》中PET瓶的例子所示。具体规定如下:
1)自2030年1月1日起,包装中的塑料部件应包含以下每单位包装中从消费后塑料废物中回收的再生成分的最低百分比:
a)30%,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主要成分的接触敏感包装;
b)10%,用于由PET以外的塑料材料制成的接触敏感包装,一次性塑料饮料瓶除外;
c)30%,用于一次性塑料饮料瓶;
d)35%,用于除上述三项包装外的包装。
2)自2040年1月1日起,包装中的塑料部件应包含以下每单位包装中从消费后塑料废物中回收的再生成分的最低百分比:
a)50%,用于接触敏感包装,一次性塑料饮料瓶除外;
b)65%,用于一次性塑料饮料瓶;
c)65%,用于除上述两项包装外的包装。
这项提案将消除关于哪个包装属于哪个回收站的混淆。每件包装上都会有一个标签,显示包装是由什么制成的,应该放在哪个废物流中。废物收集容器将带有相同的标签。欧盟各地都将使用相同的符号。
到2030年,上述措施将使包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4300万吨,而如果不改变立法,则为6600万吨——减少量大约相当于克罗地亚的年排放量。用水将减少110万立方米。与基准2030年相比,经济和社会的环境损害成本将减少64亿欧元。
笔者认为,作为《欧洲绿色新政》的《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使可持续产品成为规范,也回应了欧洲各界在欧洲未来大会上表达的具体要求。
不仅如此,欧洲新政的出台也为我国塑料和包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01、对于有产品投放在欧洲的中国企业,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通过贸易往来,都需要升级其针对包装和选材的合规要求,使其符合上述新的提案。
02、对于在欧经营的中国品牌企业,需要从源头设计出发,改变包装设计,使其易回收易再生以及可重复使用。
03、对于中国的材料供应商,需要加快绿色低碳材料的研发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开拓更多的全球市场。
04、对于中国的回收再生商,需要抓住机遇,将中国成熟和成功的回收再生经验复制到欧洲地区,促成中欧之间资源的循环闭环模式。
05、所有为在欧品牌企业服务的中国供应链企业,要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升级,包括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碳足迹)、完善能效水效管理体系、健全物质流的全流程追溯体系、进行ESG信息披露管理等。
相信,随着《欧洲绿色新政》的进一步落地以及中国逐步迈向双碳目标,中欧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的对话也会加强,促进双方在产学研方面的交流,增加中欧之间的绿色投资和贸易往来。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