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金紫山下的造纸艺人
2017-09-04 16:34:26.0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责编:张晓丹
- 摘要:
- 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在潜山,有一种不需要放置芸香草就能防虫蛀的皮纸,当地人称其为桑皮纸。
【CPP114】讯: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在潜山,有一种不需要放置芸香草就能防虫蛀的皮纸,当地人称其为桑皮纸。 2002年故宫修缮时,这种皮纸在抢修乾隆倦勤斋通景画的过程中立了大功,成就了金紫山下桑皮纸走进紫禁城的佳话。负责提供这种皮纸的,就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同烟。
刘同烟祖祖辈辈生活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俗有“天然氧吧”之称,是桑树生长的天堂。刘同烟家祖辈做桑皮纸,到他已是第五代。“简单来说,就是先剥取桑树皮,然后经过浸泡、上浆、蒸煮、漂洗、打浆、捞纸等工序,完成全部28道工序,需要3个月。 ”刘同烟说。桑树皮的原材料在每年的惊蛰之后、清明之前采集,纸槽用水须用本地深井地下水,抄纸则全凭个人经验和多年练就的手感去把握。苛刻的要求和精湛的工艺,让桑皮纸拥有柔嫩耐拉的特征,“这种皮纸看上去白滑细嫩,摸上去柔软,写字不浸,也不会褪色,不被虫蚀。最厉害的是无论你怎么使劲拉拽也拉不断。”刘同烟骄傲地向我们展示他的杰作。因为桑皮纸的这种特性,很多书画纸包括一些高级包装、制伞、糊篓、修缮都需要这种纸。在刘同烟的记忆里,桑皮纸曾有过辉煌岁月。上世纪80年代,刘同烟所在的坛畈村40%的劳力都从事桑皮纸的生产和加工,整个官庄镇有200多人常年在外推销,年产40万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受到机械化生产的严峻挑战。许多和刘同烟一样的民间造纸艺人纷纷转行,刘同烟坚守下来。为了生存,他去泾县宣纸厂学习了5年,学技术研究改良桑皮纸制作工序,将起初的超薄纸扩大到典籍修复纸、古籍印刷纸、医药用纸等10多个品种。
2002年,故宫倦勤斋通景画抢修工程急需用褙纸,主持修缮的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专家主张用韩国高丽纸,中国专家推荐官庄桑皮纸。“专家先后八次到官庄考察,经过反复检测,2004年6月确定桑皮纸完全符合质量要求。接到任务后,我前后研制了5次才成功。”在专家指导下,刘同烟历经两年,将近5万张桑皮纸分两批交付故宫。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刘同烟接到的订单逐渐增多,并带动坛畈村附近4户桑皮纸作坊的生产。美国和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国专家纷纷前来考察。
随着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藏在深山里的桑皮纸逐渐闻名于世。 2008年,“潜山桑皮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同烟被确定为省级非遗项目首批传承人。2013年,刘同烟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14年5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了让人们了解手工造纸的过程,刘同烟还开办了桑皮纸制作技艺的传习所,2015年3月,传习所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目前,刘同烟的作坊每年为上海、深圳、太原等地的客户提供订单式生产。刘同烟直言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基本上每个订单不超过100刀纸,超过这个量,产品品质就无法保证。 ”
- 相关新闻:
- ·贵州石桥:古法造纸风味浓 游客体验乡村游 2014-10-06 00:00:00.0
- ·手工艺人艰守传统造纸业 机械造纸全面禁止 2013-09-26 09:47:55.0
- ·陕西古法造纸三代传人的喜忧 2012-05-21 10:49:24.0
- ·苗族古法造纸“征服”服装设计师 2010-12-28 14:22:3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