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 | 印刷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017-03-08 14:22:26.0 来源:网络 责编:?
- 摘要:
- 人才,是国富民强的基础,更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生产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核心已经不再是设备、环境等硬件条件,而是逐步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型,即人才的培养与利用。
【CPP114】讯:人才,是国富民强的基础,更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生产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核心已经不再是设备、环境等硬件条件,而是逐步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型,即人才的培养与利用。印刷企业要加快自身发展,提升竞争力,就需要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基本确立建设制造强国的人才优势,为实现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那么,印刷行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加剧
根据2016年11月发布的一份人才短缺调查显示,全球人才短缺问题正在加剧。40%的雇主表示他们正在经历着因缺乏合适人才而难以填补职位空缺的困难。印刷业在人才短缺问题上自然也不例外。
全国拥有印刷专业的高等院校与众多热门专业相比,在数量上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每一年培养出的具有专业印刷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专业院校培育出来的人才有些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所需。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从事印刷专业之外的工作,印刷行业人才流失问题变得非常严峻。
对于印刷生产一线的员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在印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说是印刷工人,很多人会羡慕不已,被认为是高薪职业,但是多年之后,印刷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加之物价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不变”的工资成为了企业招人的障碍。
校企人才供需错配现象
现在的人才培养、人才能力发展呈现出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并没有实现大量供给,学校培养的人才大多为知识型,并不是社会所需,出现供需错配现象。
很多企业希望招到的员工经过短暂的适应后可立即上岗,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但是这种想法往往难以实现。在社会上招到的员工如果之前没有从事过印刷相关工作,自然是对此一窍不通,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而从专业院校招到的员工,大多是满脑子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均不能即刻投入工作。现在有不少印刷院校都要求学生到工厂进行实习,这一点还是非常不错的,证明学校已经将实操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上。
《指南》强调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需求,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改变“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完善工科学生实习制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进行“真枪实战”的同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一、学生在实操环节究竟有没有主动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没有真正的用心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二、进入到工厂实习,生产一线的师父有没有认真教他们,能不能动手实践?这两个问题值得一番思考,现在的人才实战究竟能不能真正称得上是实战!
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基本确立建设制造强国的人才优势,为实现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那么,印刷行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加剧
根据2016年11月发布的一份人才短缺调查显示,全球人才短缺问题正在加剧。40%的雇主表示他们正在经历着因缺乏合适人才而难以填补职位空缺的困难。印刷业在人才短缺问题上自然也不例外。
全国拥有印刷专业的高等院校与众多热门专业相比,在数量上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每一年培养出的具有专业印刷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专业院校培育出来的人才有些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所需。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从事印刷专业之外的工作,印刷行业人才流失问题变得非常严峻。
对于印刷生产一线的员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在印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说是印刷工人,很多人会羡慕不已,被认为是高薪职业,但是多年之后,印刷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加之物价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不变”的工资成为了企业招人的障碍。
校企人才供需错配现象
现在的人才培养、人才能力发展呈现出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并没有实现大量供给,学校培养的人才大多为知识型,并不是社会所需,出现供需错配现象。
很多企业希望招到的员工经过短暂的适应后可立即上岗,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但是这种想法往往难以实现。在社会上招到的员工如果之前没有从事过印刷相关工作,自然是对此一窍不通,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而从专业院校招到的员工,大多是满脑子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均不能即刻投入工作。现在有不少印刷院校都要求学生到工厂进行实习,这一点还是非常不错的,证明学校已经将实操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上。
《指南》强调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需求,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改变“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完善工科学生实习制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进行“真枪实战”的同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一、学生在实操环节究竟有没有主动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没有真正的用心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二、进入到工厂实习,生产一线的师父有没有认真教他们,能不能动手实践?这两个问题值得一番思考,现在的人才实战究竟能不能真正称得上是实战!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