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华群落”印刷厂的兴衰启示录
2013-10-15 13:37:28.0 来源:印刷工业 责编:陈莎莎
- 摘要:
- 在安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群落独具特色,兴衰显著。它就是由省、市新华印刷厂组成的“新华群落”。还有一些地(市)级印刷厂,虽然没有以“新华”冠名,但其性质、从属等要素与新华厂完全相同,也可以归类于“新华群落”。
【CPP114】讯:在安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群落独具特色,兴衰显著。它就是由省、市新华印刷厂组成的“新华群落”。还有一些地(市)级印刷厂,虽然没有以“新华”冠名,但其性质、从属等要素与新华厂完全相同,也可以归类于“新华群落”。
“新华群落”的特点有三:一是建厂早。都是有年头的老厂。老厂起步早,经验丰富,但历史负担沉重,职工观念陈旧。这也是它们由兴至衰的原因之一。二是国营厂。由政府支持,出版部门管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等、靠、要”的思想正来源于此。三是做书刊。产品结构单一,缺乏转型的思想和物质准备。计划饭好吃,一旦断“奶”则难以为继。
安徽“新华群落”兴于“文革”之前,盛于改革开放后的头十年,即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衰于90年代后期,进入新世纪后所剩无几。
虽然安徽“新华群落”已不复存在,但不等于回顾和探讨这一群落的兴衰就毫无意义。历史现象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后人对照检查、受到启示、兴利除弊,促进发展。
岁月难销,昔日辉煌
安徽现在还有许多印刷老人健在,他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新华群落”红火的场面。那种红火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一是城市名片。几十年前,在一个城市提到社会主义文化企业,人们首先会想到新华书店和新华印刷厂。计划经济体制下,乃至体制转型初期,新华印刷厂都像名片一样常常被关注和使用。例如,中德政府签署“援助中国教科书印制项目”,实施单位就选择了享有盛名的安徽新华印刷厂。德国专家赫思莱因夫妇长期驻厂指导,并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接见。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任芜湖市委书记时,常视察芜湖新华印刷厂,对工厂的发展给予过很大的关心和鼓励。已故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原马鞍山市委书记苏平凡把马鞍山新华印刷厂作为调研对象,多次亲自参加厂里的重大活动。阜阳印刷总厂把本厂业绩汇编成书,取名《印刷之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亲笔题写了书名。这些都可以印证“新华群落”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与地位。
二是行业主力。“新华群落”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着行业主流的位置,在印刷界,它们既是先行者又是支撑者。上世纪80年代初,皖地但凡成规模的印刷厂,无一不在“新华群落”里。不夸张地说,当时在安徽,近乎全部的皖版图书、绝大部分中小学教材,以及大部分的期刊杂志,都是由“新华群落”承印的。安徽出版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凝聚着“新华群落”职工的辛勤汗水。此外,中国股市开盘初期,股票购买需要通过认购证进行,其中沪市的股票认购证,就由安徽新华印刷厂印制。事实证明,这一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三是艰苦奋战。二三十年前,印刷厂的条件虽远不如今天,但“新华群落”创造的业绩令人瞩目。比如,国家当时对二级(国家级、省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的资质认证,要求十分高。安徽新华印刷厂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奋力达标,率先步入了这一代表着当时国内最先进印刷水平的企业群体行列。它不仅是全省印厂中第一家,也是全国省级新华印刷厂中第一家通过国家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资质认证的企业。再如,1992年,安徽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古镇三河被大水淹没。安庆市新华印刷厂也遭洪水侵入,但他们与其他新华厂一样为确保灾区学生有书可读,夜以继日地加班生产。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于永谌赴皖慰问时,特对此给予了表扬。
四是输送人才。由于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来自“新华群落”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倍受其他印厂青睐。他们中的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离开新华厂后,很快就能成为其他印厂的骨干甚至领导。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从“新华群落”输送到全省各地的印厂人才达260人之多,其中又以安徽新华印刷厂输送人才最多,安徽新华印刷厂由此获得了皖地印刷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当前一些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前景不错的民营印企,如安徽双环制版彩印有限公司、合肥精艺印刷有限公司、合肥联众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新华群落”人才给力的直接受益者。
“新华群落”的特点有三:一是建厂早。都是有年头的老厂。老厂起步早,经验丰富,但历史负担沉重,职工观念陈旧。这也是它们由兴至衰的原因之一。二是国营厂。由政府支持,出版部门管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等、靠、要”的思想正来源于此。三是做书刊。产品结构单一,缺乏转型的思想和物质准备。计划饭好吃,一旦断“奶”则难以为继。
安徽“新华群落”兴于“文革”之前,盛于改革开放后的头十年,即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衰于90年代后期,进入新世纪后所剩无几。
虽然安徽“新华群落”已不复存在,但不等于回顾和探讨这一群落的兴衰就毫无意义。历史现象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后人对照检查、受到启示、兴利除弊,促进发展。
岁月难销,昔日辉煌
安徽现在还有许多印刷老人健在,他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新华群落”红火的场面。那种红火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一是城市名片。几十年前,在一个城市提到社会主义文化企业,人们首先会想到新华书店和新华印刷厂。计划经济体制下,乃至体制转型初期,新华印刷厂都像名片一样常常被关注和使用。例如,中德政府签署“援助中国教科书印制项目”,实施单位就选择了享有盛名的安徽新华印刷厂。德国专家赫思莱因夫妇长期驻厂指导,并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接见。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任芜湖市委书记时,常视察芜湖新华印刷厂,对工厂的发展给予过很大的关心和鼓励。已故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原马鞍山市委书记苏平凡把马鞍山新华印刷厂作为调研对象,多次亲自参加厂里的重大活动。阜阳印刷总厂把本厂业绩汇编成书,取名《印刷之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亲笔题写了书名。这些都可以印证“新华群落”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与地位。
二是行业主力。“新华群落”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着行业主流的位置,在印刷界,它们既是先行者又是支撑者。上世纪80年代初,皖地但凡成规模的印刷厂,无一不在“新华群落”里。不夸张地说,当时在安徽,近乎全部的皖版图书、绝大部分中小学教材,以及大部分的期刊杂志,都是由“新华群落”承印的。安徽出版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凝聚着“新华群落”职工的辛勤汗水。此外,中国股市开盘初期,股票购买需要通过认购证进行,其中沪市的股票认购证,就由安徽新华印刷厂印制。事实证明,这一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三是艰苦奋战。二三十年前,印刷厂的条件虽远不如今天,但“新华群落”创造的业绩令人瞩目。比如,国家当时对二级(国家级、省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的资质认证,要求十分高。安徽新华印刷厂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奋力达标,率先步入了这一代表着当时国内最先进印刷水平的企业群体行列。它不仅是全省印厂中第一家,也是全国省级新华印刷厂中第一家通过国家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资质认证的企业。再如,1992年,安徽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古镇三河被大水淹没。安庆市新华印刷厂也遭洪水侵入,但他们与其他新华厂一样为确保灾区学生有书可读,夜以继日地加班生产。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于永谌赴皖慰问时,特对此给予了表扬。
四是输送人才。由于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来自“新华群落”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倍受其他印厂青睐。他们中的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离开新华厂后,很快就能成为其他印厂的骨干甚至领导。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从“新华群落”输送到全省各地的印厂人才达260人之多,其中又以安徽新华印刷厂输送人才最多,安徽新华印刷厂由此获得了皖地印刷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当前一些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前景不错的民营印企,如安徽双环制版彩印有限公司、合肥精艺印刷有限公司、合肥联众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新华群落”人才给力的直接受益者。
- 相关新闻:
- ·“白色污染”蜕变“绿色包装”的启示 2013-05-24 09:15:51.0
- ·从大英百科全书的重塑与再造中得到的启示 2013-05-22 09:13:44.0
- ·启示录:出版产业发展呼唤好编辑 2013-04-22 10:51:27.0
- ·电商平台的盈利启示:京东依仗九大衍生渠道赚钱 2013-04-03 09:35:35.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