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如何让读者去而复返?
2012-10-16 10:53:40.0 来源: 光明日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人类将不可避免地走向高效信息化网络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人把视线从传统纸媒投向网络,关于纸媒会以何种形态存在的争论也开始不绝于耳——作为一种传播介质,纸媒在网络的冲击下会黯然撤退,被读者冷落甚至遗忘?还是借助技术革命在电子化浪潮中重拾生机?
3.不会将命运只寄托在一张“纸”上
【现象】
在报社工作的储明刚一上班,就接到一个突发事件的采访任务。他迅速带上电脑、录音笔和照相机出发了。到达现场几分钟后,他先是通过手机在报社所属网站发布一条快讯;半小时后,有关事件详实报道的视频和图片也出来了;次日清晨,带着墨香的报纸头条,就是他采写的关于这一事件的长篇深度报道。
这是当今报业倾力建设的“全媒体”系统所展示的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小镜头。以编辑、发行报纸为单一业务的报社,正在演变为报刊、网络、手机报、电子阅读器等“全媒体”的媒介融合体。
报网融合使媒介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事实证明,依靠现代技术来推动自身转型,数字传媒没有给传统出版造成颠覆性改变,而是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共存的有效融合,迎来纸媒新的发展契机。
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正改变着我国传媒业既有的格局和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报业开始尝试“报网融合”;以2000年10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改为“人民网”为标志,报纸网络版逐渐被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所取代;此后报网融合边界进一步扩展,传统纸媒逐渐发展成包含网络、音频、视频在内的媒介集群体,并呈现出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的态势。
“报网融合并非是将报纸搬到网上‘1+1’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报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内容的实质互动,收到‘报网双赢’之效。”在陈昌凤看来,“报网融合”并非媒介汇流的最后阶段,真正的融合,是融入社会性媒体、包括各种终端应用的多平台化的信息融汇,表现在文字、图片、图像等多重介质在深度与广度上更优化的整合,传播方式呈现出鲜明的分享、互动、个性化的特征。
如何实现有效融合,是关乎纸媒能否重回消费者视野的一次生存考验。
“对平面媒体来说,关键要把握技术变革的机会积极进行转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指出,未来纸媒的发展一定要从适应读者使用需求出发,加强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的融合,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和更加个性化的内容选择。“目前纸媒还远未达到这一需求,社交网络、微博的活跃就充分说明媒体传播的不足。当前纸媒与网络的融合还是初步的,要继续寻找与读者更好的沟通途径,实现将原有内容优势与人们的消费习惯对接,以适应消费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息需求。”
随着优质的内容资源成为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促使网络内容版权获得应有报酬”的价值意识开始在传统报刊中张扬。
蔡雯表示,纸媒收费之路能否走通,取决于读者对其内容价值的认同。如果本身内容没有太大价值,用户就不买账,收费的愿望也会落空。她认为,一般性新闻信息收费可能性不太大,那些个人媒体无法实现的内容往往可能实现成功收费。“《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全球知名报刊都需付费阅读,并取得可观的效益,就是因为能够提供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质量信息。这足以证明内容是可以收费的,但前提是收费的内容必须是有价值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这句名言,形容今天纸媒面对的未来是最恰当不过了:与其等待“寒冬论”对未来纸媒发展的检验,莫如化危为机,迎接一个新的春天吧。
【现象】
在报社工作的储明刚一上班,就接到一个突发事件的采访任务。他迅速带上电脑、录音笔和照相机出发了。到达现场几分钟后,他先是通过手机在报社所属网站发布一条快讯;半小时后,有关事件详实报道的视频和图片也出来了;次日清晨,带着墨香的报纸头条,就是他采写的关于这一事件的长篇深度报道。
这是当今报业倾力建设的“全媒体”系统所展示的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小镜头。以编辑、发行报纸为单一业务的报社,正在演变为报刊、网络、手机报、电子阅读器等“全媒体”的媒介融合体。
报网融合使媒介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事实证明,依靠现代技术来推动自身转型,数字传媒没有给传统出版造成颠覆性改变,而是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共存的有效融合,迎来纸媒新的发展契机。
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正改变着我国传媒业既有的格局和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报业开始尝试“报网融合”;以2000年10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改为“人民网”为标志,报纸网络版逐渐被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所取代;此后报网融合边界进一步扩展,传统纸媒逐渐发展成包含网络、音频、视频在内的媒介集群体,并呈现出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的态势。
“报网融合并非是将报纸搬到网上‘1+1’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报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内容的实质互动,收到‘报网双赢’之效。”在陈昌凤看来,“报网融合”并非媒介汇流的最后阶段,真正的融合,是融入社会性媒体、包括各种终端应用的多平台化的信息融汇,表现在文字、图片、图像等多重介质在深度与广度上更优化的整合,传播方式呈现出鲜明的分享、互动、个性化的特征。
如何实现有效融合,是关乎纸媒能否重回消费者视野的一次生存考验。
“对平面媒体来说,关键要把握技术变革的机会积极进行转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指出,未来纸媒的发展一定要从适应读者使用需求出发,加强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的融合,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和更加个性化的内容选择。“目前纸媒还远未达到这一需求,社交网络、微博的活跃就充分说明媒体传播的不足。当前纸媒与网络的融合还是初步的,要继续寻找与读者更好的沟通途径,实现将原有内容优势与人们的消费习惯对接,以适应消费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息需求。”
随着优质的内容资源成为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促使网络内容版权获得应有报酬”的价值意识开始在传统报刊中张扬。
蔡雯表示,纸媒收费之路能否走通,取决于读者对其内容价值的认同。如果本身内容没有太大价值,用户就不买账,收费的愿望也会落空。她认为,一般性新闻信息收费可能性不太大,那些个人媒体无法实现的内容往往可能实现成功收费。“《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全球知名报刊都需付费阅读,并取得可观的效益,就是因为能够提供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质量信息。这足以证明内容是可以收费的,但前提是收费的内容必须是有价值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这句名言,形容今天纸媒面对的未来是最恰当不过了:与其等待“寒冬论”对未来纸媒发展的检验,莫如化危为机,迎接一个新的春天吧。
- 相关新闻:
- ·美国印刷市场萎缩 中国具有很大增长空间 2012-09-26 08:49:58.0
- ·上半年报纸是唯一广告下降媒体 2012-09-05 09:40:22.0
- ·邦德证券:电子书威胁纸媒业务 2012-08-07 11:13:53.0
- ·纸媒的救赎:要么适应,要么死亡 2012-08-04 10:23:01.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