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 看外资印企十年进驻路径
2011-12-29 08:50:55.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责编:王岑
- 摘要:
- 2001年~2011年,入世10年,本土企业走出去是一大亮点,而外资企业的引进来也不容忽视。
【CPP114】讯:2001年~2011年,入世10年,本土企业走出去是一大亮点,而外资企业的引进来也不容忽视。根据新华社的报道,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共批准了外商投资印刷企业102家,投资总额是5.68亿美元,注册资本总额是3.02亿美元。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2458家外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93.43亿美元。
一看规模
提及这个话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负责人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有关印刷外企的数据:2011年上海共有207家外资企业,其中86家外商独资企业,79家中外合资企业,42家中外合作企业。而从2001年到现在,共有74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其中48家外商独资企业,19家中外合资企业,7家中外合作企业。2010年,上海外企总资产为220.5亿元;总产值为193.39亿元,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33.01%;利润是17.31亿元,占上海利润总额的36.3%;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28.82亿元,占上海对外加工贸易总额62.32%。而在2009年,外企总资产为205亿元,工业总产值是167亿元,利润达14.6亿元。
而在进入上海的时间表上,记者可以看到:2001年12月当纳利集团进驻,2003年1月永丰余纸业集团进驻,2003年10月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进驻,2004年10月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进驻,2006年2月利丰雅高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进驻,2009年3月香港皇冠制罐有限公司进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负责人说,标志性的印刷企业都是在入世之后进入上海的。
而在北京印刷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中,记者同样看到了熟悉的企业名字:2004年7月,北京皇冠制罐有限公司获批,2005年7月,北京利丰雅高长城有限公司获批。此外,业界熟知的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也分别在2002年、2004年获批成立。
二看方式
在进入方式上,以利乐中国、正美集团、凸版中国和澳科控股为例。相关媒体也曾经作过统计:“从整体上看,利乐中国和正美集团的发展趋向于‘内向型增长’。随着中国乳品行业的爆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利乐陆续完成了在北京、佛山、昆山和呼和浩特的生产基地布局,并在广州、成都、厦门、哈尔滨等地设立了办事处。正美集团继在深圳、上海设厂之后,从2000年起,又陆续在昆山、烟台、重庆、郑州设立了工厂。凸版中国和澳科控股更偏爱收购。”据了解,2006年,凸版中国收购了北京日邦印刷有限公司,2008年,又收购了中国期刊印刷市场的领军企业利丰雅高集团。凭这两家企业以及凸版深圳,凸版中国2010年在印刷业的销售收入高达26.5亿元。而澳科控股自2004年3月上市之后就立即展开收购。同年7月,收购伟建集团35%的股权;2006年收购了AMCOR在青岛和北京的业务;2007年收购全国三大烟包印刷企业之一的贵联集团;2010年,在出售贵联集团的同时收购祺耀集团余下45%股权。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澳科控股稳坐中国烟包印刷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虽然可能是以管窥豹,以上企业只是冰山一角,但以其为代表的进驻方式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凭其资本、客户、技术、商业模式,外资企业逐渐克服了“水土不服”,开始爆发式成长。
三看影响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世后,随着国际巨头进驻,在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北京的印刷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说:“入世之前,北京地区印刷设备基本上都是国产胶印机,其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等都比较落后,入世10年来,北京地区印刷设备科技水平已经与世界同步,顶级商业八色轮转机达到了110余台,是入世初期的10倍;对开四色以上胶印机达到600多台,是入世初期的15倍;CTP制版甚至已经广泛进入到了中小企业。”此外,在管理层面,北京的印刷企业积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经验,许多企业建立了ERP管理体系,大量引进外方管理人才,目前,在北京印刷行业中有大量外籍和有国际背景的管理人才。
而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负责人看来,与之前相比,外资进入后,上海印业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格局变化——外企跟民企开始占主导地位。“当纳利尤其是中华商务(此公司承接着34个国家的订单)进驻后,对本土企业承担境外加工起到了带动作用,上海逐渐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在2001年的时候产值还很少,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47亿元,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他补充道,“此外,随着市场化冲击,竞争也带来了产品品质的提高、资源配置的调整以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他举例说,上海印刷集团原来一直只做本土订单,在适应形势中积极调整布局,从2008年开始承担境外加工,在全国国有企业承接外单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一看规模
提及这个话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负责人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有关印刷外企的数据:2011年上海共有207家外资企业,其中86家外商独资企业,79家中外合资企业,42家中外合作企业。而从2001年到现在,共有74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其中48家外商独资企业,19家中外合资企业,7家中外合作企业。2010年,上海外企总资产为220.5亿元;总产值为193.39亿元,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33.01%;利润是17.31亿元,占上海利润总额的36.3%;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28.82亿元,占上海对外加工贸易总额62.32%。而在2009年,外企总资产为205亿元,工业总产值是167亿元,利润达14.6亿元。
而在进入上海的时间表上,记者可以看到:2001年12月当纳利集团进驻,2003年1月永丰余纸业集团进驻,2003年10月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进驻,2004年10月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进驻,2006年2月利丰雅高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进驻,2009年3月香港皇冠制罐有限公司进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负责人说,标志性的印刷企业都是在入世之后进入上海的。
而在北京印刷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中,记者同样看到了熟悉的企业名字:2004年7月,北京皇冠制罐有限公司获批,2005年7月,北京利丰雅高长城有限公司获批。此外,业界熟知的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也分别在2002年、2004年获批成立。
二看方式
在进入方式上,以利乐中国、正美集团、凸版中国和澳科控股为例。相关媒体也曾经作过统计:“从整体上看,利乐中国和正美集团的发展趋向于‘内向型增长’。随着中国乳品行业的爆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利乐陆续完成了在北京、佛山、昆山和呼和浩特的生产基地布局,并在广州、成都、厦门、哈尔滨等地设立了办事处。正美集团继在深圳、上海设厂之后,从2000年起,又陆续在昆山、烟台、重庆、郑州设立了工厂。凸版中国和澳科控股更偏爱收购。”据了解,2006年,凸版中国收购了北京日邦印刷有限公司,2008年,又收购了中国期刊印刷市场的领军企业利丰雅高集团。凭这两家企业以及凸版深圳,凸版中国2010年在印刷业的销售收入高达26.5亿元。而澳科控股自2004年3月上市之后就立即展开收购。同年7月,收购伟建集团35%的股权;2006年收购了AMCOR在青岛和北京的业务;2007年收购全国三大烟包印刷企业之一的贵联集团;2010年,在出售贵联集团的同时收购祺耀集团余下45%股权。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澳科控股稳坐中国烟包印刷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虽然可能是以管窥豹,以上企业只是冰山一角,但以其为代表的进驻方式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凭其资本、客户、技术、商业模式,外资企业逐渐克服了“水土不服”,开始爆发式成长。
三看影响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世后,随着国际巨头进驻,在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北京的印刷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说:“入世之前,北京地区印刷设备基本上都是国产胶印机,其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等都比较落后,入世10年来,北京地区印刷设备科技水平已经与世界同步,顶级商业八色轮转机达到了110余台,是入世初期的10倍;对开四色以上胶印机达到600多台,是入世初期的15倍;CTP制版甚至已经广泛进入到了中小企业。”此外,在管理层面,北京的印刷企业积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经验,许多企业建立了ERP管理体系,大量引进外方管理人才,目前,在北京印刷行业中有大量外籍和有国际背景的管理人才。
而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负责人看来,与之前相比,外资进入后,上海印业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格局变化——外企跟民企开始占主导地位。“当纳利尤其是中华商务(此公司承接着34个国家的订单)进驻后,对本土企业承担境外加工起到了带动作用,上海逐渐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在2001年的时候产值还很少,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47亿元,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他补充道,“此外,随着市场化冲击,竞争也带来了产品品质的提高、资源配置的调整以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他举例说,上海印刷集团原来一直只做本土订单,在适应形势中积极调整布局,从2008年开始承担境外加工,在全国国有企业承接外单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 相关新闻:
- ·纽约时报将出售旗下部分区域媒体集团及印企 2011-12-24 09:16:41.0
- ·印企“联姻”又“破产” 中国印刷未亡路难行 2011-12-23 08:43:44.0
- ·借力柯达高效流程 比利时印企全面简化流程 2011-12-20 16:35:47.0
- ·后年起广东教材承印企业必须通过绿色认证 2011-12-20 08:50:32.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