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经营人张介冠:活字印刷守护者
2011-09-06 08:40:22.0 来源:新华网 责编:江佳
- 摘要:
- 在台湾,铸字行也经历过生意红火的蓬勃时期,但随着电子印刷业的日益普及,铸字行的生意日渐衰微,甚至全台北只剩下唯一的这家铸字行。
【CPP114】讯:日星铸字行的老板张介冠几乎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都是给铸字机的铅炉生火。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当铅炉里的温度可以让铅块熔化成铅液时,张介冠就可以开始他的铸字工作了。在开动机器前,他会先用机油将机器润滑。
然后,他把铜模放到固定夹上,右手开动机器开关,左手操作离合器,控制铅液的流量,不到一分钟的功夫一个铅字就可以做好。但过程中,张介冠会不断在灯光下查验铸出来的铅字是不是清晰端正。铅字的规格是从初号到六号,如果铸小号的字,还需要用放大镜去查验铸字的效果。
尽管在职校学习时念的是机械专业,但从小在印刷厂长大的张介冠对文字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最终他选择经营铸字行,成为活字印刷的守护者。
走进位于台北市太原路街区的日星铸字行,人们总是被摆放在一排排架子上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铅字所震撼。究竟铸字行有多少铅字呢?张介冠说,这是他经常被问到,而觉得最难去回答的问题。
由于铅字的字体和大小不同,张介冠估计,铸字行里可能有上千万的铅字。但是他介绍说,铸字行里最珍贵的其实是那十多万只汉字铜模。有这些铜模在,就可以不断熔铸出新的铅字。
活字印刷拥有比较复杂的工序,包括拿到文稿,到铸字行铸字、检字、然后将铅字拿给印刷厂排版、打样、校对、印刷等。铸字行是这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张介冠介绍说,一个熟练的检字师每小时可以检字1200个。
在台湾,铸字行也经历过生意红火的蓬勃时期,但随着电子印刷业的日益普及,铸字行的生意日渐衰微,甚至全台北只剩下唯一的这家铸字行。
“像我这样1950年代出生的人,目睹了台湾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及工业社会向资讯时代的发展。小时候,社会的节奏缓慢,现在节奏快、资讯量大,导致很多人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思考。活字印刷需要很多工序,在过程中可以慢慢思考和体会文字之美。”张介冠这样去诠释他在当下依旧守护活字印刷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还认为,通过活字印刷出来的出版物形态简单,读者比较容易进入文字的空间,仔细品味内容和文字之美,回复到思考的状态。
尽管十多年来,日星铸字行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但张介冠说:“事在人为,我对这个行业并不悲观。”
他认为,这个行业要发展,制作上要有大的突破,才可以重新吸引客人。要和设计人员配合,做设计独特的印刷商品;和出版社合作,将某些刊物的局部或者全部采用活字印刷。
他说,通常字数越多的出版物采用活字印刷的成本就会越高。但倘或是千字左右的诗集,用活字印刷和电子印刷成本就差不多。“总之,只要还有一家印刷厂需要铸字行,我就会陪着走。”
以前,大部分人对这个行业都比较陌生。通常只有印刷厂的人来铸字行洽谈业务,一般客户也不让他们进入存放着铅字和铜模的厂房,只在外围区域商谈业务。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字印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张介冠为铸字行设立了部落格(博客),并且将铸字行开放给慕名而来的旅游者。
如今,不仅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而且他们通常都会买些铅字带回去做纪念。
台北市民林先生就在上个星期六携太太和女儿造访了日星铸字行。“网站上说,今天会有导览,所以全家都过来看看。现在出版业都电脑化了,传统的活字印刷就更显得珍贵。要带小孩来学习这项技术是怎样运作的。”
张介冠本人曾经在2010年和2011年专程到北京和上海参观印刷博物馆和印刷技术研究所。他说:“我想看看我在哪些方面有机会与他们合作。”
他表示,到祖国大陆去,不仅是希望了解与行业有关的信息,而且作为一个“文字工匠”,也去欣赏那些刻在石碑上的书法家的作品。“我也希望每个进到日星铸字行的人,不仅看铅字还要看文字,从而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至于未来,他希望铸字行能变成一座工艺馆,能展示完整的活字印刷技术,拥有让参观者体验的空间。张介冠还希望未来有机会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的家乡走走看看。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温州将扩建平阳坑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东源木活字印刷木板赠丹麦亲王
寻根问祖修族谱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
上海酷贝拉活字印刷馆 小手印活字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当铅炉里的温度可以让铅块熔化成铅液时,张介冠就可以开始他的铸字工作了。在开动机器前,他会先用机油将机器润滑。
然后,他把铜模放到固定夹上,右手开动机器开关,左手操作离合器,控制铅液的流量,不到一分钟的功夫一个铅字就可以做好。但过程中,张介冠会不断在灯光下查验铸出来的铅字是不是清晰端正。铅字的规格是从初号到六号,如果铸小号的字,还需要用放大镜去查验铸字的效果。
尽管在职校学习时念的是机械专业,但从小在印刷厂长大的张介冠对文字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最终他选择经营铸字行,成为活字印刷的守护者。
走进位于台北市太原路街区的日星铸字行,人们总是被摆放在一排排架子上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铅字所震撼。究竟铸字行有多少铅字呢?张介冠说,这是他经常被问到,而觉得最难去回答的问题。
由于铅字的字体和大小不同,张介冠估计,铸字行里可能有上千万的铅字。但是他介绍说,铸字行里最珍贵的其实是那十多万只汉字铜模。有这些铜模在,就可以不断熔铸出新的铅字。
活字印刷拥有比较复杂的工序,包括拿到文稿,到铸字行铸字、检字、然后将铅字拿给印刷厂排版、打样、校对、印刷等。铸字行是这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张介冠介绍说,一个熟练的检字师每小时可以检字1200个。
在台湾,铸字行也经历过生意红火的蓬勃时期,但随着电子印刷业的日益普及,铸字行的生意日渐衰微,甚至全台北只剩下唯一的这家铸字行。
“像我这样1950年代出生的人,目睹了台湾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及工业社会向资讯时代的发展。小时候,社会的节奏缓慢,现在节奏快、资讯量大,导致很多人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思考。活字印刷需要很多工序,在过程中可以慢慢思考和体会文字之美。”张介冠这样去诠释他在当下依旧守护活字印刷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还认为,通过活字印刷出来的出版物形态简单,读者比较容易进入文字的空间,仔细品味内容和文字之美,回复到思考的状态。
尽管十多年来,日星铸字行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但张介冠说:“事在人为,我对这个行业并不悲观。”
他认为,这个行业要发展,制作上要有大的突破,才可以重新吸引客人。要和设计人员配合,做设计独特的印刷商品;和出版社合作,将某些刊物的局部或者全部采用活字印刷。
他说,通常字数越多的出版物采用活字印刷的成本就会越高。但倘或是千字左右的诗集,用活字印刷和电子印刷成本就差不多。“总之,只要还有一家印刷厂需要铸字行,我就会陪着走。”
以前,大部分人对这个行业都比较陌生。通常只有印刷厂的人来铸字行洽谈业务,一般客户也不让他们进入存放着铅字和铜模的厂房,只在外围区域商谈业务。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字印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张介冠为铸字行设立了部落格(博客),并且将铸字行开放给慕名而来的旅游者。
如今,不仅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而且他们通常都会买些铅字带回去做纪念。
台北市民林先生就在上个星期六携太太和女儿造访了日星铸字行。“网站上说,今天会有导览,所以全家都过来看看。现在出版业都电脑化了,传统的活字印刷就更显得珍贵。要带小孩来学习这项技术是怎样运作的。”
张介冠本人曾经在2010年和2011年专程到北京和上海参观印刷博物馆和印刷技术研究所。他说:“我想看看我在哪些方面有机会与他们合作。”
他表示,到祖国大陆去,不仅是希望了解与行业有关的信息,而且作为一个“文字工匠”,也去欣赏那些刻在石碑上的书法家的作品。“我也希望每个进到日星铸字行的人,不仅看铅字还要看文字,从而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至于未来,他希望铸字行能变成一座工艺馆,能展示完整的活字印刷技术,拥有让参观者体验的空间。张介冠还希望未来有机会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的家乡走走看看。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温州将扩建平阳坑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东源木活字印刷木板赠丹麦亲王
寻根问祖修族谱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
上海酷贝拉活字印刷馆 小手印活字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