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印刷产业的力量:柯达的十年
2011-01-17 08:56:23.0 来源:慧聪印刷网 作者:李亚星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过去的十年,柯达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武侠电影,昔日武功高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武林盟主一夜间众叛亲离、武功全废,从此消失于江湖。世外一日人间一年,十年的光影转瞬即逝,在潜心修炼之后昔日的武林盟主重出江湖,江湖再掀腥风血雨……这听起来确实像是某部金庸笔下的武侠名著,但在商业竞争中它却真实的在柯达身上上演。
【CPP114】讯:过去的十年,柯达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武侠电影,昔日武功高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武林盟主一夜间众叛亲离、武功全废,从此消失于江湖。世外一日人间一年,十年的光影转瞬即逝,在潜心修炼之后昔日的武林盟主重出江湖,江湖再掀腥风血雨……这听起来确实像是某部金庸笔下的武侠名著,但在商业竞争中它却真实的在柯达身上上演。
柯达的上个十年
2001年,数字技术革命的全面爆发使传统影像行业一夜之间遭遇生死劫,传统胶片行业赖以存活的产业基础顷刻瓦解,自此全球胶卷消费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萎缩,胶片巨头柯达一夜之间武功尽废。
2002年,市场变化在柯达身上迅速显现,这一年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量首度超过传统相机。
2003年,市场的剧变让柯达措手不及,他们显然低估了胶片行业的衰退速度,作为胶片行业的武林盟主,柯达寄望于胶卷能成为自己的救命稻草。在当年10月,乐凯与柯达达成一项为期二十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将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这个看起来更像是末世挽歌的二十年合作计划在2007年便草草收场。分手之后两家公司也各自开始了其不同的转型之路。
2003年4月,新任的CEO彭安东先生进入柯达公司,他的任务就是领导柯达在全球范围内完成重大业务转型,在危机爆发两年的时间后,柯达终于痛下决心从一家以胶片为主的单一业务公司转型为一家以数码业务为主的多元化公司。自此,昔日的武林盟主柯达开始了艰难但大刀阔斧的数码转型之路。
同年年底,柯达提出了“全力进军数码领域”的发展战略,向数码业务靠拢。
2003年成为柯达的里程碑
2003年成为了百年柯达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意义不亚于柯达发明了第一个胶卷(具有特别意味的是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在1991年柯达开发出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就在柯达刚起步于数码领域的时候,三星、索尼、佳能、尼康等企业纷纷在数码相机领域崭露头角,并领跑市场,柯达已经错失了数码相机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看来,十年的时间柯达与这些企业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是逐渐扩大,实际上柯达也主动缩小了对数码相机业务的依赖,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商业印刷领域。而即使是在数码印刷机(包括喷墨印刷设备)领域,惠普、赛康、柯尼卡.美能达、富士施乐等也成为了挡在柯达前进路上需要挑战的对象。
从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下定决心要转型的柯达,在两年时间内斥资25亿美元一口气收购了5家印刷行业领先企业:ENCAD、克里奥、柯达保丽光、与海德堡合资的数码印刷部门、赛天使万印和数码有限公司。显然在柯达的艰难转型中,商业图文影像业务、为印刷行业提供耗材和印前解决方案成为了核心内容。
2006年,背负着战略转型使命的柯达为了彻底执行数码之路,付出了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并将这一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新生柯达
柯达的转型并没有忽略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很快柯达就将版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中国无锡的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了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第二大印刷版材生产基地,并在2007年11月6日正式投产。
柯达的改变不仅仅在于公司数量的增减,在2006年1月6日柯达启动了“Kodak”红色标识取代“黄色方框+K图形”的换标计划,这家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公司悲壮的改变自己。柯达在消费者心中有着“柯达=冲印”的深刻印象,过去的数十年在传统胶卷产品生产和冲印方面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市场优势,截止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7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
正是这种优势让柯达在市场领域的投资选择上过于单一,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上看不清方向,当数码技术冲击袭来的时候,柯达这艘大船已经难以转向,所以“新生柯达”注定要全力追赶数码技术趋势,同时扩大在该领域的投资选择。
2003年底,柯达90%的收入来自于胶片业务,数字业务的收入仅有10%,而利润的100%均来源于胶片。
经过转型,柯达目前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0%,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0%。
如今,柯达的产品线上有超过75%的数码产品。
这已经非常接近于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了,昔日的武林盟主已经重现江湖,十年磨一剑,新生柯达让我们耳目一新,但是现在的江湖已经和十年前截然不同,惠普、富士施乐、索尼、佳能、尼康、柯尼卡.美能达、赛康之辈已经在不同的领域扛起了大旗,所有读者都在期待一个全新的复仇故事。
这是柯达上一个十年的故事演绎,新十年的大门已经悄然开启故事会如何发展延续,所有的人都期待着柯达的下个十年。
柯达的上个十年
2001年,数字技术革命的全面爆发使传统影像行业一夜之间遭遇生死劫,传统胶片行业赖以存活的产业基础顷刻瓦解,自此全球胶卷消费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萎缩,胶片巨头柯达一夜之间武功尽废。
2002年,市场变化在柯达身上迅速显现,这一年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量首度超过传统相机。
2003年,市场的剧变让柯达措手不及,他们显然低估了胶片行业的衰退速度,作为胶片行业的武林盟主,柯达寄望于胶卷能成为自己的救命稻草。在当年10月,乐凯与柯达达成一项为期二十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将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这个看起来更像是末世挽歌的二十年合作计划在2007年便草草收场。分手之后两家公司也各自开始了其不同的转型之路。
2003年4月,新任的CEO彭安东先生进入柯达公司,他的任务就是领导柯达在全球范围内完成重大业务转型,在危机爆发两年的时间后,柯达终于痛下决心从一家以胶片为主的单一业务公司转型为一家以数码业务为主的多元化公司。自此,昔日的武林盟主柯达开始了艰难但大刀阔斧的数码转型之路。
同年年底,柯达提出了“全力进军数码领域”的发展战略,向数码业务靠拢。
2003年成为柯达的里程碑
2003年成为了百年柯达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意义不亚于柯达发明了第一个胶卷(具有特别意味的是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在1991年柯达开发出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就在柯达刚起步于数码领域的时候,三星、索尼、佳能、尼康等企业纷纷在数码相机领域崭露头角,并领跑市场,柯达已经错失了数码相机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看来,十年的时间柯达与这些企业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是逐渐扩大,实际上柯达也主动缩小了对数码相机业务的依赖,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商业印刷领域。而即使是在数码印刷机(包括喷墨印刷设备)领域,惠普、赛康、柯尼卡.美能达、富士施乐等也成为了挡在柯达前进路上需要挑战的对象。
从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下定决心要转型的柯达,在两年时间内斥资25亿美元一口气收购了5家印刷行业领先企业:ENCAD、克里奥、柯达保丽光、与海德堡合资的数码印刷部门、赛天使万印和数码有限公司。显然在柯达的艰难转型中,商业图文影像业务、为印刷行业提供耗材和印前解决方案成为了核心内容。
2006年,背负着战略转型使命的柯达为了彻底执行数码之路,付出了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并将这一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新生柯达
柯达的转型并没有忽略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很快柯达就将版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中国无锡的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了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第二大印刷版材生产基地,并在2007年11月6日正式投产。
柯达的改变不仅仅在于公司数量的增减,在2006年1月6日柯达启动了“Kodak”红色标识取代“黄色方框+K图形”的换标计划,这家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公司悲壮的改变自己。柯达在消费者心中有着“柯达=冲印”的深刻印象,过去的数十年在传统胶卷产品生产和冲印方面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市场优势,截止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7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
正是这种优势让柯达在市场领域的投资选择上过于单一,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上看不清方向,当数码技术冲击袭来的时候,柯达这艘大船已经难以转向,所以“新生柯达”注定要全力追赶数码技术趋势,同时扩大在该领域的投资选择。
2003年底,柯达90%的收入来自于胶片业务,数字业务的收入仅有10%,而利润的100%均来源于胶片。
经过转型,柯达目前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0%,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0%。
如今,柯达的产品线上有超过75%的数码产品。
这已经非常接近于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了,昔日的武林盟主已经重现江湖,十年磨一剑,新生柯达让我们耳目一新,但是现在的江湖已经和十年前截然不同,惠普、富士施乐、索尼、佳能、尼康、柯尼卡.美能达、赛康之辈已经在不同的领域扛起了大旗,所有读者都在期待一个全新的复仇故事。
这是柯达上一个十年的故事演绎,新十年的大门已经悄然开启故事会如何发展延续,所有的人都期待着柯达的下个十年。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