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全面了解印刷电子 用印刷技术低成本制造产品
2010-08-17 00:00:00.0 来源:日经BP社 责编:龟山隐真
印刷电子(五):可在100℃及常温下形成的低电阻布线技术亮相
在印刷电子实用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布线技术。布线时通常是在印刷含有金属粒子的油墨后,通过热处理让油墨内的金属粒子相互结合(烧结),实现低电阻化处理。这时最大的课题是,为了能够使用耐热性低的树脂底板,需要将烧结温度降至150℃以下。最近,降低烧结温度的多种技术纷纷亮相。
为了使金属布线的烧结工序实现低温化,使用纳米粒子及化合物(银盐)的油墨,以及利用压力而非热量的技术被开发出来。(a)为爱发科,(b)为大阪大学,(c)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资料。(点击放大)
爱发科利用减小金属粒子的尺寸后金属熔点就会下降的现象,开发出了低温下的烧结技术。利用直径仅为数nm的ag纳米粒子,在150℃的低温下实现了5μ~10μωcm的低电阻率,还将附着于纳米粒子表面的分散剂改成了在低温下容易脱离的材料。爱发科表示,目前已开始提供该材料的样品,有多个客户正在考虑采用。另外,该公司还提供了使用同样原理的、不仅可供ag布线,而且可供cu布线及ito膜使用的油墨样品。
大阪大学和凸版forms通过使用有机ag化合物(银盐)而非金属粒子,开发出了可在100℃低温下形成布线的技术。印刷后通过15~20分钟的热处理来析出ag,实现10μωcm级别的低电阻布线。加热温度只有100℃,能够在纸张上形成布线,因此还可考虑应用于无线标签以及再利用型的电子器件。目标是2010年实用化。另外,与使用金属粒子的方法相比,可获得晶界小的薄膜,因此能够实现与cu布线相当的高可靠性。
大阪大学通过使用可用常温乙醇来清洗的分散剂覆盖ag纳米粒子的表面,省去了烧结工序。印刷后,只需在常温下进行数秒乙醇清洗处理,即可实现10μωcm级别的低电阻率。由于无需进行加热,因此可在纸张等多种底板上形成布线。目标是4~5年后实用化。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通过利用压力而非热量使ag粒子结合,降低了烧结温度。经过120℃低温处理,实现了6μωcm的低电阻率。而且还利用加压的烧结方法,成功形成了公认难以印刷的al布线。利用该技术试制无线标签用uhf频带天线后,可达到实用水平。与利用蚀刻形成的现有天线相比,制造成本估计可降至1/10。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