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用塑料水桶面临的四大问题
2005-03-25 00:00:00.0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在国外得到普及的灌装水、直饮水目前大面积在我国普及,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制桶生产线100余条,平均生产能力20万只/年以上,去年全国饮用水桶产量2000多万只。但目前面临原料国产化不足、行业标准不全、质量参差不齐,专家建议尽快完善行业标准、加强国产食品级PC原料研发,并开始着眼于饮用水桶回收工作,以保证该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据专家介绍,目前饮用塑料水桶可分为4类,第一类是“白桶”是指以食品级全新聚碳酸酯(PC)制作的水桶,其色泽淡蓝、透光度好,桶身无麻点杂质,是符合标准要求的饮用水桶;第二类称“杂桶”,是由于企业降低原料成本的需要,向客户回收的带有其他品牌标识的PC桶;第三类指用其他原料生产的塑料桶,主要是PET树脂做成的水桶(极少量使用PVC树脂),有淡蓝、蓝黑、淡白等几种颜色;第四种则是引发轩然大波的“黑桶”,其原料来自回收的破旧PC桶、废旧光碟或废弃医用瓶、摩托车配件等,其卫生性能最为堪忧,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料配套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东省珠海中富工业集团公司首先引进国外聚碳酸酯(PC)饮用水桶的生产线,开始了我国塑料饮用水桶的生产,目前我国已是饮用水桶制造大国。但由于国产料在性能上尚难以完全满足加工和制品的要求,因此饱受原料不足困扰。饮水桶主要用聚碳酸酯树脂制造,当前聚碳酸酯饮用水桶主要使用美国通用公司、陶氏化学公司、德国拜耳公司的原料,其中通用公司聚碳酸酯料的市场占有率约65%。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时,原料价格曾超过50000元/吨,尽管目前价格已降至每吨20000元/吨,但仍导致塑料桶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PC价格波动。据专家介绍,这一现状已吸引了国际资本纷纷加快对中国聚碳酸酯的投资力度,目前在华投资聚碳酸酯项目的主要有美国拜耳、日本帝人、美国通用3家国际跨国公司。拜耳公司在上海漕泾化工区18亿美元的第一期投资中,包括20万吨/年聚碳酸酯及配套的20万吨/年双酚A项目,将于2005年建成。日本帝人公司2005年4月开始在浙江省生产聚碳酸酯树脂,该公司是与嘉兴市乍浦石化工业园区合资5亿美元建设聚碳酸酯生产企业的备忘录。另外中国蓝星集团也计划投资建2套以上聚碳酸酯装置。与此同时,我国首套聚碳酸酯级双酚A装置已在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投产,届时国内可形成高科技的双酚A---聚碳酸酯---光盘产业链。
产品质量是第二个需克服的发展瓶颈。目前市场上饮水桶质量参差不齐,尽管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桶还是占绝大多数---珠海中富集团、科信集团两大饮水桶生产企业的产品产量约占全国水桶用量的60%强,但由于水厂竞争加剧而PC桶价格较高,一些小型水厂为追求低成本开始使用报废桶料甚至垃圾料生产的便宜水桶,这就给废旧原料经销及劣质桶的生产销售企业带来了机会。在郑州、石家庄等地市场上可以见到每只8元的饮水桶销售,如此低的价格,其使用原料可想而知。另外饮用水桶在成型加工中通常要添加少量加工助剂,如果片面追求低成本,不注意选择毒性低、质量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和添加剂,环境卫生管理不善,水桶的物理机械性能特别是卫生性能就难以符合要求,产品潜在的危害性极大。2002年以前饮用水桶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混乱,但经过媒体报道后,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卫生、工商等部门开展了质量大检查,遏制了一些企业使用废旧光盘生产水桶的不法行径,使大多数水桶的生产企业走上了正途,市场秩序得以初步规范。
专家同时指出,要规范行业标准。虽然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珠海中富工业集团公司等单位起草的强制性行业标准QB2460-1999《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于2000年9月开始实施。部分省市也制定了PC饮用水桶的地方标准(如上海市),但PET桶等其他材料加工制作的饮用水桶尚没有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规范,也没有不允许生产使用的禁令。目前都是按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标准都基本引用了PC、PET、PVC等塑料成型品卫生性能国家标准,如GB14942-199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311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1-198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但问题是部分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引用相关卫生性能标准时有漏项行为,易产生质量漏洞。
回收利用不能放任。尽管饮用水桶可重复使用,但也有使用期限。由于饮用水桶有质量轻、体积大的特点,对于损坏、淘汰的PC桶,目前尚没有特别好的回收再利用措施,但已有一些地方将回收的桶粉碎后加工制成其他用途的制品,如大棚顶棚、阳光板等。由于塑料饮水桶的用量呈上升趋势,其淘汰后的回收、运输及处置,值得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同时,应按照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考虑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限制回收料在食品包装容器中的使用。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