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的未来在于提供文化服务
2014-11-10 09:29:51.0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近年来,中国的部分实体书店因受到网络书店竞争、阅读方式变化、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甚至有人抛出“中国实体书店即将消亡”的论调。与此相反,2010年至2014年,广东省新华书店的营业收入从11亿元增长至25亿元,利润从3000万元增长至1亿元,总资产从11亿元增长至30亿元,净资产从7亿元增长至25亿元。
学者们的书店情结
扁担上的新华,种下知识的种子
10月24日下午,广东省新华书店成立65周年“专家学者走进新华考察活动”在佛山三水新华书店举行。陈俊年、范以锦、黄树森、章以武以及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五位专家学者在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肖开林、党委书记洪文香的陪同下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向读者分享了自己与新华书店的故事。
范以锦从小喜欢逛新华书店,但只能买一些连环画。在山里长大的他,家境较为贫困,所看的书绝大部分是从图书馆或者邻居处借的。等到大学毕业以后,经济宽裕了,出手也就“大方”了。“我会去新华书店买一些工具书和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书,比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欧阳山的《三家巷》等。”范以锦谈到,因为新华书店书籍齐全,所以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新华书店是找书、买书必到之处。
黄树森跟新华书店的故事,是从监狱里开始的。他“文革”时曾在韶关花坪坐过两年冤狱,由于坐牢期间态度良好,狱警答应让他去一个最想去的地方。他说想去逛书店,于是狱警便陪他去逛韶关新华书店。在那里,黄树森买了《世界地图》《契诃夫札记》《红楼梦评论集》三本书。正是这三本书,缓解了他受审的压力,使他从阴暗封闭的牢笼中得到了精神的解脱。他利用这三本书做了两件事:一是背世界地图,然后画一张空白的地图,在上面默写各大洲、各大洋、各国家的名字;二是做了一份红楼梦家谱,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做成图表。这段记忆给了黄树森强烈的感触:“人被关在空荡荡的黑房子里,失去自由之时,最向往的就是外面的世界。《世界地图》给了我很广阔的空间,《红楼梦评论集》让我能够追踪久远的历史。”
“扁担上的新华”是陈俊年对新华书店最初的印象。1955年,和平县新华书店的一个业务员挑着一担子的书,走了50里山路到他所在的镇子上卖。翻山越岭走50里路,对于当年还是小孩子的陈俊年来说,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在这一担子的书中,陈俊年买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连环画《鸡毛信》。他充满感激地说:“新华书店在起步艰难的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我的心灵种下了知识的种子,这让我一辈子都心存感激。”后来,陈俊年大学毕业,在分配去做编辑之前,被要求先到新华书店仓库打包一个月。为了让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陈俊年和打包工作人员强忍着没有风扇的酷热,完成了全省中小学教材的打包工作。在陈俊年看来,这段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新华书店在艰苦年代为大众服务的精神以及传播书香的责任。
在每个城市的中心地段、最热闹的地方,你总能见到书香浓浓的新华书店。可以说,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它的参与,章以武也不例外。1956年,章以武在大西北参加高考。作为调干生,他并没受过系统的高中教育,也没有辅导资料,备考的唯一途径就是——到新华书店找书看。在那里,他东看看西看看,把中国古代历史、鲁迅、巴金等名家小说都看完了。到了临考前一个月,他才到兰州报考补习班。章以武坦言:“虽然老师把知识点系统地讲了一遍,但要是没有在新华书店具体地看过书,也消化不了这些知识。”最终,章以武如愿考上了大学,来到了广州。在广州,他依旧喜欢逛新华书店。可是,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并没多少钱,所以他只好花五分钱从石牌坐车到梅花村,然后从梅花村走路到北京路新华书店。为何如此坚持?章以武解释说:“新华书店是年轻人的好朋友、精神食粮的提供者。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科技就会挨打,但是如果没有精神文明,则不打自垮。”
新华书店是杨小彦的“精神乐园”。同样爱逛书店的他,从小就经常去北京路的新华书店,那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总能让他感到快乐。他微笑着说道:“新华书店还有古旧书店、外文书店,里面有一些很便宜的好书,但是需要花点时间慢慢淘。”后来,杨小彦当上了出版社副社长,负责管理发行工作,因此需要到各家书店去了解出版发行情况。这使得他跟新华书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让他了解到了新华书店的不容易。他感慨道:“新华书店代表了一种传统、一种回忆、一种智慧。”
扁担上的新华,种下知识的种子
10月24日下午,广东省新华书店成立65周年“专家学者走进新华考察活动”在佛山三水新华书店举行。陈俊年、范以锦、黄树森、章以武以及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五位专家学者在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肖开林、党委书记洪文香的陪同下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向读者分享了自己与新华书店的故事。
范以锦从小喜欢逛新华书店,但只能买一些连环画。在山里长大的他,家境较为贫困,所看的书绝大部分是从图书馆或者邻居处借的。等到大学毕业以后,经济宽裕了,出手也就“大方”了。“我会去新华书店买一些工具书和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书,比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欧阳山的《三家巷》等。”范以锦谈到,因为新华书店书籍齐全,所以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新华书店是找书、买书必到之处。
黄树森跟新华书店的故事,是从监狱里开始的。他“文革”时曾在韶关花坪坐过两年冤狱,由于坐牢期间态度良好,狱警答应让他去一个最想去的地方。他说想去逛书店,于是狱警便陪他去逛韶关新华书店。在那里,黄树森买了《世界地图》《契诃夫札记》《红楼梦评论集》三本书。正是这三本书,缓解了他受审的压力,使他从阴暗封闭的牢笼中得到了精神的解脱。他利用这三本书做了两件事:一是背世界地图,然后画一张空白的地图,在上面默写各大洲、各大洋、各国家的名字;二是做了一份红楼梦家谱,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做成图表。这段记忆给了黄树森强烈的感触:“人被关在空荡荡的黑房子里,失去自由之时,最向往的就是外面的世界。《世界地图》给了我很广阔的空间,《红楼梦评论集》让我能够追踪久远的历史。”
“扁担上的新华”是陈俊年对新华书店最初的印象。1955年,和平县新华书店的一个业务员挑着一担子的书,走了50里山路到他所在的镇子上卖。翻山越岭走50里路,对于当年还是小孩子的陈俊年来说,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在这一担子的书中,陈俊年买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连环画《鸡毛信》。他充满感激地说:“新华书店在起步艰难的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我的心灵种下了知识的种子,这让我一辈子都心存感激。”后来,陈俊年大学毕业,在分配去做编辑之前,被要求先到新华书店仓库打包一个月。为了让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陈俊年和打包工作人员强忍着没有风扇的酷热,完成了全省中小学教材的打包工作。在陈俊年看来,这段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新华书店在艰苦年代为大众服务的精神以及传播书香的责任。
在每个城市的中心地段、最热闹的地方,你总能见到书香浓浓的新华书店。可以说,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它的参与,章以武也不例外。1956年,章以武在大西北参加高考。作为调干生,他并没受过系统的高中教育,也没有辅导资料,备考的唯一途径就是——到新华书店找书看。在那里,他东看看西看看,把中国古代历史、鲁迅、巴金等名家小说都看完了。到了临考前一个月,他才到兰州报考补习班。章以武坦言:“虽然老师把知识点系统地讲了一遍,但要是没有在新华书店具体地看过书,也消化不了这些知识。”最终,章以武如愿考上了大学,来到了广州。在广州,他依旧喜欢逛新华书店。可是,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并没多少钱,所以他只好花五分钱从石牌坐车到梅花村,然后从梅花村走路到北京路新华书店。为何如此坚持?章以武解释说:“新华书店是年轻人的好朋友、精神食粮的提供者。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科技就会挨打,但是如果没有精神文明,则不打自垮。”
新华书店是杨小彦的“精神乐园”。同样爱逛书店的他,从小就经常去北京路的新华书店,那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总能让他感到快乐。他微笑着说道:“新华书店还有古旧书店、外文书店,里面有一些很便宜的好书,但是需要花点时间慢慢淘。”后来,杨小彦当上了出版社副社长,负责管理发行工作,因此需要到各家书店去了解出版发行情况。这使得他跟新华书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让他了解到了新华书店的不容易。他感慨道:“新华书店代表了一种传统、一种回忆、一种智慧。”
- 相关新闻:
- ·实体书店“暖流”回袭 拓展新经营模式 2014-09-22 09:32:40.0
- ·阎晓宏:超级书店要做引领行业发展主力军 2014-08-19 09:08:38.0
- ·江苏最美书店评选有什么启示? 2014-07-30 15:26:55.0
- ·重装上阵 实体书店隆装进入“3.5”代 2014-07-28 16:06:00.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