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按需的三个故事
2014-09-11 08:28:11.0 来源:印刷微语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业内对于按需出版的讨论,让我想到了一个比喻:好比青春期的孩子们,每一个都在不亦乐乎地聊着性,可实际上谁也没有真正体验过。
因为每个月总有读者来电或者留言,对出版社早年出版的某册图书情有独钟,无奈市场已经绝迹,希望出版社能否考虑重印。@广西师大出版社 特别在微博上贴出了一篇《绝版好书“重出江湖”不容易》以作回答,文中提到出版社不敢提再版,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版权有效期不清,版权混乱等容易导致再版后的纠纷;而断版书依然属于小众产品,缺乏书店等渠道的支持,可能成本会收不回来。
尽管按需出版可以有效减少库存,一本300页的精装书即使制造一本的成本也才10元钱,而且立等可取,可技术成熟不代表环境成熟,版权保护和诚信体系依然缺失,出版社依然会担心:究竟卖了多少本书,究竟有没有侵权。
可能在还没有想好棋路的时候,出版社是绝不会先冒然开局的。
第三个故事
按需的前提是有需
8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了“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启动仪式”。据悉,中图总公司将通过自主建立按需印刷中心,以及与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服务商英格拉姆合作,构建全球按需印刷网络,实现中国图书的24小时全球直供。
隔1天,8月28日,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在北京举行中教图数字按需出版印刷平台启动仪式。中教图隶属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其电子文献数据库进口业务,报刊和纸本图书进出口业务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这次出版机构自建按需印刷工厂,能够引起业内热议的重心在于,人们终于明白,只有有“需”的企业才能“按需”。中国教图和中图公司染指按需出版印刷是因为他们和海外的出版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获取内容资源,为按需出版提供足够的需求。
回顾目前国内已经开展按需出版印刷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大型出版集团,如凤凰传媒、河北出版集团、河南出版集团等,这些大型出版集团内部有印刷企业存在,通过投资转型,引进软硬件设备,尝试按需出版。由于集团内部行政指令下达业务的支撑,运转颇为顺利,正所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尤其凤凰传媒,进入的时间较早,流程已经走顺,是最有代表性的按需出版案例。此外,还不乏一些出版机构考虑并购印刷企业的方式,达成集团内部产业链条完整,实现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促进企业发展提速,如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控股建宏印刷。
另一类是大型印刷企业,典型代表为虎彩集团和中编印务。与出版集团不同,印刷企业没有直接的“按需”业务,因此需要“创需”,创造业务的来源,因此不得不与各家出版社捆绑获得业务,难度陡然增加,毕竟这种协作模式是建立在君子之交的基础上,往往不能带来足够稳定的业务量,望着庞大的高产能的设备每日只开动1-2个小时,管理者的揪心程度可想而知,也只有期待他们能撑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有需才能去按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只有“特例企业”在毅然决然的布局按需,但下一步该怎么走?印刷企业只能等等看?目前的确没有答案。
- 相关新闻:
- ·分析:图书按需印刷成中国图书走出去新利器 2014-09-10 15:49:05.0
- ·搭印刷“新台” 唱按需“大戏” 2014-09-10 14:28:51.0
- ·“按需印刷” 中国图书将24小时全球直供 2014-09-09 15:11:47.0
- ·数码印刷等同按需印刷吗?按需印刷需要勇于挑战的人 2014-09-05 09:58:16.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