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复盘!福建印刷业巨头千帆因何一夜倒下?
2014-08-25 08:32:48.0 来源:《福建人》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福州千帆印刷,被业内外誉为福建印刷业的巨头,因其拥有多台进口的国际一流印刷设备,加之灵活的运作模式,甚至有人说其企业实力和业务量在全国同行中都名列前茅。2004年至2012年间,这家原始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的工厂小作坊,发展为注册资金8000万元、员工数超700名、并在全国多地分设印刷厂的行业巨头。
“可能要撤了”
郑红霞(化名)是千帆聘用的100多名残障员工之一。她2010年入职,因腿脚不便,负责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开启工作。
2013年11月24日,郑红霞因身体不适提早回到员工宿舍休息。当晚11点左右,同在千帆工作的丈夫回来,告诉她印刷车间发生了哄抢事件。郑红霞披上衣服慌忙赶往厂区,发现工人们仍在正常作业,机器运转如常,但车间里有不少人员频繁进出,搬运印制好的书刊成品以及部分半成品。郑红霞认出,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公司内部业务员。尽管早已习惯了车间运转的繁忙,但在过去工作的几年时间里,类似业务员集体“抢运”货物的情况她还是头一次遇见。
后来经证实,这些人中的确有不少是千帆的业务员,确切地说,应该属于业务股东。王东(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对郑红霞“抢货”的说法并不认同,并辩解“业务员那么做不叫抢货,这叫保护客户财产,守住公司信誉,把印出来的东西送给客户”。据他所说,当时他“成功转移出7000多箱、接近37万册《新华字典》”,“并连夜送达客户手中”。
关于“业务股东”,王东给出了相对明确的释义,即“根据所接业务的多少来享受对应的业务分成”。简单地说,就是这些人员为公司争取业务,公司回馈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至于具体的分成方式,王东称那属于行业机密,不能泄露。
事实上,当王东赶赴公司“抢救”这批印刷品时,已是25日凌晨。王东说,24日晚11点半左右,他接到一个“内部电话”:“来一下吧,可能要撤了,老大已经撤了。”当时他出差,正在返回福州的途中。
电话是另一位业务股东打来的,对话中,他得知公司发生变故,电话中提到的“老大”,就是千帆的董事长鲍才全。后来王东获知,关于“老大已撤”的消息最早来自鲍才全秘书发送的一条短信。但王东声称当时他并没有收到这条短信,并一再强调这些都是“内部消息”。在含糊其词中,他对于是否真的存在短信通知不置可否。
但王东肯定,其他的业务股东“应该在(当晚)9点就开始聚集”。他和郑红霞都属于消息相对滞后的那一拨。但区别于郑红霞,作为公司高层,王东对25日事态的发展已经提前做出了一定的预估。
25日那场宣布“散伙”的会议王东并没有参加。在不少人看来,那场会议仿如一记重磅炸弹,来得毫无征兆。但王东透露,早在“炸弹”爆发前3个月,公司内部就已经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总经理助理杨小姐证实了这一点。
该公司总经理即鲍才全的弟弟鲍才顺。杨小姐说,几个月前,鲍才顺已经开始四处奔走,筹措款项,“争取为员工发放工资”。这似乎隐约透露出,在事件完全爆发前,该公司已经在为财务紧缺状况做后续准备。
比对杨小姐和王东两人提供的信息,记者发现,就在鲍才顺为资金忙得焦头烂额的同时,另一边,鲍才全也在进行着他的大举融资之行。
王东介绍,几个月前公司资金链断裂,当时鲍才全已经意识到“出现的状况”,因此出外筹资。他强调,按照预定计划,“老板是可以自由回来的”,但后来的情况显然超出了既定的发展轨道。在王东看来,此次筹资成败是关系公司能否渡过“危机”的背水之战,衡定的标准就是能否安全跨过这个年关,“如果可以维持到过年的话,我们老板一定可以渡过难关。”
实际上,据王东所言,从“危机”显现到局面失控,公司一直都处于“维持”状态。关于这个“危机”出现的时间节点,王东说:“其实我们时刻都知道,只是我们一直在维持。”王东表示,在事件走向不可挽救的势态前,千帆已经“正常维持了3个多月”。
- 相关新闻:
- ·潘晓东 :“千帆印刷”陨落的背后 2013-12-21 10:39:28.0
- ·千帆印刷厂倒闭续:仓山区发放残疾工人生活费 2013-12-03 08:55:07.0
- ·福州最大印刷厂欠银行贷款数亿 财产遭查封 2013-12-02 09:54:08.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