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热”难以扭转中国数字阅读市场
2012-11-08 10:04:23.0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反观中国,由于长久以来版权保护的不完善,造成网络盗版情况猖獗,免费获取盗版电子书成为家常便饭,大多数读者还没有形成付费阅读的习惯。这种现实加上电子书市场尚不明朗的利益分配模式,限制了出版社参与电子书市场的热情,造成高质量内容的缺失,这进一步制约了电子书市场的发展。
对此,陈望治在接受上述采访时说:虽然说他(莫言)现在把所有书的版权都独家签给了我们,但之前可能也有一些协议,“我们想了解一下有哪些还是在协议期限内”。在陈望治看来,这种电子版权的不清晰,会给他们后续出版莫言作品的电子版带来麻烦。这还不包括游走在盗版边缘的行为,比如谷歌、百度文库以及中国的电子阅读器汉王等,都或多或少与作者存在数字版权的纠纷。不仅莫言作品碰到这样的版权问题,许多作品也有同样的遭遇。去年12月,贾平凹的《古炉》一书引发的电子版权纠纷,令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网易阅读对簿公堂。
经典博维仍希望莫言作品的电子版权(泛指授权发行电子书,卖给运营商平台供下载,和开发APP等所得到的收入)能带来占总销售30%-40%的收入。史翔公开解释说,好的作品现在就有这个水平。但当当网总经理谢志宁则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现实:目前出版社来自电子版权的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每本书的平均收益都没能超过100元。笔者从一位曾参与其中的国内出版业朋友处获悉,即使是《乔布斯传》,这本去年最畅销的书,纸质版销售量达到了200万册,而电子版仅卖了1.6万本,相差100多倍。
在已知的公开案例中,似乎还没有哪个严肃作家的书在数字渠道上大获成功。尽管盛大文学CEO侯小强透露,其平台上“收入70万以上一年的大概有70个人”。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末,中国已拥有超过100万的网络文学写作者,网络文学的受众也近2亿。然而,作家通过数字渠道所获得的收入却相对微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慕容雪村,他曾将《原谅我红尘颠倒》一书的电子版权独家授予盛大文学。据慕容雪村的公开表述:这本书三年内共有500多万次的点击,他却只拿到了300元的分成。
对于手握莫言所有作品版权的经典博维而言,盛大文学是其自建平台所能找到的最好参照。这个网络文学平台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销售和支付渠道,用户付费阅读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在中国在线文学市场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盛大文学曾在2011年试图在美上市,但因为市场环境不佳而宣布推迟,今年2月该公司又重新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根据其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上市申请文件F-1,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盛大文学的用户数量为1.23亿。最新数据显示,盛大文学拥有1200万移动用户,有330家合作伙伴、签约的第三方作品将近8.5万种。主流网络书店京东商城近期也推出了电子书在线畅读计划,但其仍需要花力气培养市场、培育用户的付费习惯以及改进小额支付方式。
电子书收益不大,使得传统出版商采取观望态度。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对多家出版机构进行调研显示,近年出版的二、三十万种书中,出版社拥有数字版权的仅占其中的10%-20%。而即使是拥有数字版权的出版社,也只会把其中的20%-30%推向市场。版权方的顾虑多是“后台不成熟、结算分成不合理”。在出版界举足轻重的兰登书屋,2011年电子书的销量却已经占到其全球总额的15%。这家出版商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仅在出版新的电子书,也对现有优秀图书进行电子化。
电子书在中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因为缺乏好的内容,难以持续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没有足够多的付费用户,则无法为版权方和作者带来可观收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电子图书收入仅为16.5亿元。而美国图书行业研究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今年7月一份名为BookStats的报告说,去年美国出版商通过电子书获得的净收入为20.7亿美元。据英国《卫报》一份对1007名自主出版电子书作者的调查,尽管约一半作者的收入仅为500美元,但平均收入仍达到了每人每年1万美元。
推动欧美电子书行业蓬勃发展的,不是某个作者。简单说来,亚马逊和其推出的电子阅读器Kindle居功至伟,当然相对清晰的版权市场和法律基础也为之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反观中国市场,在外部环境尚不成熟,行业缺乏龙头企业推动时,仅靠一个诺奖恐怕无力推动阅读回归和电子书市场的发展。
经典博维仍希望莫言作品的电子版权(泛指授权发行电子书,卖给运营商平台供下载,和开发APP等所得到的收入)能带来占总销售30%-40%的收入。史翔公开解释说,好的作品现在就有这个水平。但当当网总经理谢志宁则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现实:目前出版社来自电子版权的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每本书的平均收益都没能超过100元。笔者从一位曾参与其中的国内出版业朋友处获悉,即使是《乔布斯传》,这本去年最畅销的书,纸质版销售量达到了200万册,而电子版仅卖了1.6万本,相差100多倍。
在已知的公开案例中,似乎还没有哪个严肃作家的书在数字渠道上大获成功。尽管盛大文学CEO侯小强透露,其平台上“收入70万以上一年的大概有70个人”。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末,中国已拥有超过100万的网络文学写作者,网络文学的受众也近2亿。然而,作家通过数字渠道所获得的收入却相对微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慕容雪村,他曾将《原谅我红尘颠倒》一书的电子版权独家授予盛大文学。据慕容雪村的公开表述:这本书三年内共有500多万次的点击,他却只拿到了300元的分成。
对于手握莫言所有作品版权的经典博维而言,盛大文学是其自建平台所能找到的最好参照。这个网络文学平台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销售和支付渠道,用户付费阅读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在中国在线文学市场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盛大文学曾在2011年试图在美上市,但因为市场环境不佳而宣布推迟,今年2月该公司又重新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根据其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上市申请文件F-1,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盛大文学的用户数量为1.23亿。最新数据显示,盛大文学拥有1200万移动用户,有330家合作伙伴、签约的第三方作品将近8.5万种。主流网络书店京东商城近期也推出了电子书在线畅读计划,但其仍需要花力气培养市场、培育用户的付费习惯以及改进小额支付方式。
电子书收益不大,使得传统出版商采取观望态度。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对多家出版机构进行调研显示,近年出版的二、三十万种书中,出版社拥有数字版权的仅占其中的10%-20%。而即使是拥有数字版权的出版社,也只会把其中的20%-30%推向市场。版权方的顾虑多是“后台不成熟、结算分成不合理”。在出版界举足轻重的兰登书屋,2011年电子书的销量却已经占到其全球总额的15%。这家出版商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仅在出版新的电子书,也对现有优秀图书进行电子化。
电子书在中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因为缺乏好的内容,难以持续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没有足够多的付费用户,则无法为版权方和作者带来可观收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电子图书收入仅为16.5亿元。而美国图书行业研究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今年7月一份名为BookStats的报告说,去年美国出版商通过电子书获得的净收入为20.7亿美元。据英国《卫报》一份对1007名自主出版电子书作者的调查,尽管约一半作者的收入仅为500美元,但平均收入仍达到了每人每年1万美元。
推动欧美电子书行业蓬勃发展的,不是某个作者。简单说来,亚马逊和其推出的电子阅读器Kindle居功至伟,当然相对清晰的版权市场和法律基础也为之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反观中国市场,在外部环境尚不成熟,行业缺乏龙头企业推动时,仅靠一个诺奖恐怕无力推动阅读回归和电子书市场的发展。
- 相关新闻:
- ·莫言红利:为中国印刷出版业注入一支兴奋剂 2012-10-31 17:07:11.0
- ·p7倂逋踞?B ?\?`淢A 2012-10-29 10:17:58.0
- ·上海展出300位诺贝尔奖得主题词、签名照 2012-10-26 08:49:53.0
- ·北京3000万就可注册文化企业集团 2012-10-25 09:26:10.0
- ·总署已将莫言作品列入重点保护对象 2012-10-23 09:11:5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