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献涛的数字出版
2012-10-17 11:08:03.0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责编:陈培
- 摘要:
- 《舌尖上的中国》、《南明史》等畅销书的热销并未让孙献涛觉得满足,却成为他致力于下一个成功的新动力。这种谦虚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他多年来的从业经历,以及对出版事业的热爱不无关系。
脚踏实地不盲从
记者走进孙献涛的办公室,一眼看到两大摞足有半人高的稿件已经堆满了办公桌一侧,“这些稿子基本上两三天就要看完。”孙献涛说道。
在谈及当今出版行业现状时,孙献涛认为,现在出版行业整体都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出版社合并为集团,有些出版人不做出版去融资,这显然是不对的。”孙献涛感慨道:“甚至还有出版集团去搞房地产、动漫产业等副业,这都有悖于出版人的本职责任。”
面对学术图书市场存在着的鱼龙混杂等诸多问题,孙献涛说:“伪学术和假学术是学术出版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学术版块作为光明日报出版社的重要发展领域,我们是有出版底线的,对于那些误导读者、传播错误学术知识的图书,坚决不予以出版。”
“越是处在混乱的时期,越要保持清醒、越要坚持做好。”针对目前出版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孙献涛说,“我们要坚持做好书,并强化自己的优势,我们的出版事业必将大有可为的。”
畅想“光明”未来
孙献涛构想的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未来,首先要主抓学术图书、学生课外阅读和畅销书这三大种类。除此之外,目前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在着手做“学术电子出版”项目。这一项目所选作者主要针对一些从事社科研究的青年学者,如身在地方高校,却没有出版平台的青年学者。“这是顺应图书数字化出版潮流的一个新的尝试。”孙献涛认为,不论何时都应该积极融入到图书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中,一成不变的观念只会被市场所淘汰。
针对学术出版在发挥基本职能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更加兼顾经济效益这一话题,孙献涛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学术图书的全数字化出版,而且多数是免费浏览,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但是出版社还是盈利的,除了一些图书还要付费外,作者出书是需要自费的。”孙献涛说:“这种出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规避了伪学术、假学术图书的出版,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对于我国学术出版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10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出版社转企改制,真正进入到了市场环境中。虽然面对着比以往更大的存活和竞争压力,但孙献涛认为,转制为光明日报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转制之前,我们算是《光明日报》的一个下属部门,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报告。转制后,我们有了实权,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我们的经营角色也灵活多了。此外,人事管理等制度也跟企业制度靠拢,执行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直接面对市场,我们的大局观和方向感也更加清晰。”
“朱庆主抓整体的经营方向,以及进展数字化出版平台、参与国家文化进展建设。而我主抓选题的把关和文稿的终审,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版,就是我们共同努力协作的成果。”孙献涛说。新时期成功和成熟的出版机构都有着优秀的领导班子和明晰的分工,光明日报出版社业已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锻造出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
在孙献涛的展望里,光明日报出版社要在新的发展机遇里,将产品线打造得更为清晰,并吸收更多优秀的出版人才,进一步提升出版社团队的整体水平。
对于从业经历丰富的孙献涛来说,踏入出版业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他对于这一事业表现出的执着与热情已经洋溢在一言一行之中。孙献涛说:“我涉足出版业才两年时间,不敢说自己已经很了解出版了,能做的只有脚踏实地的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我相信出版工作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并拥有长远回报的好职业。”
个人简介
孙献涛,男,1967年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硕士。曾做过教师、公务员、记者职务,2003年参与创办《新京报》,任副总编辑。现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兼副社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时事观察员。2008年出版《张勋传》。
- 相关新闻:
- ·美国传统印刷媒体数字化发展艰难 2012-10-17 10:26:05.0
- ·印刷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稳中求进” 2012-10-17 10:17:07.0
- ·芬欧汇川赞助第十届亚洲印刷大奖典礼 2012-10-17 10:12:58.0
- ·印刷厂老板如何合理制定企业的销售目标? 2012-10-17 09:55:0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