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教材:“迟到”的制度叫好声中有新盼
2012-09-10 08:25:04.0 来源:福建日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2008年春季学期起,我省(福建)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立部分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转眼已过去四年。这项被很多人称作“迟到”的制度,农村学校如何操作?达到了什么效果?能否进一步扩大?记者近日深入基层进行了调查。
张卿期待已久的这项制度,在2008年终于迈出第一步。
根据文件,循环教材使用周期为3年,期内每年由省级财政出资更新1/3,以补足破损、遗失等。
在荆溪中学,记者看到,循环教材收发汇总表被整齐装订成册。在上面,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门课程教材的发放数与收回数,一清二楚。
“教材使用循环的过程,实际上是环保教育的过程。”音乐教师吴强告诉记者,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他都会反复强调环保和爱护公共财产的重要性,并提出教材使用要求:不写名字,不做记录,不随便涂画,不撕扯插图。
刚上初三的冯茜媛,早在五年级就接触了循环教材,最初并不认为这有什么特别的。但久而久之,看着家中多年积累的教材已经堆起一座小山,冯茜媛蓦然明白,这些年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一起,保住了多少树木,节约了多少纸张。“还好很多教材被循环使用了,不会放在家里睡大觉。”她笑着说,“这确实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荆溪中学在校图书馆专门辟出一片空间,堆放循环教材。学期末结束考试后,课任教师将教材收回,交给图书馆管理员清点、整理、存放,剔除破损严重的,归置可循环使用的。
按照文件要求,循环使用的教材需要消毒。“但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既没有高温灭菌设备,又没有冷冻灭菌设备,只好采用了古人的‘土法’——晒书。每年暑假,将回收的教材全部铺在操场上,阳光曝晒个一两天。”张卿笑言,“办法虽然土,但管用,既科学又环保。”
教育和管理到位,加上纳入循环的教材使用频率较低,这些年,荆溪中学的教材可循环使用率超过2/3。
能否打破校内“小循环”
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为何仅限在传统而言的“副科”?自教科书循环制度实行以来,循环教材可否向语、数、外等“主科”延伸,进而使此项制度向纵深拓展,一直备受关注。
“至少在目前,还不现实。”荆溪中学校长温少峰认为,“这些课程的课时量太大,教材使用频率相对要高很多。同时,语、数、外等都是中考科目,教材是重要的复习资料。”
那么,为什么不推广到城市中小学也加入到循环教材行列?“因为只有农村学校教材是国家免费提供,城市学校教材目前还是自费,学校无权收回并循环使用。”温少峰回答。
“哪怕自己花钱买的书,也愿意捐给农村或更多需要的孩子们,总比放着浪费强。”采访中,很多城市家长说。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把这些东西送到需要的孩子手上。
- 相关新闻:
- ·教材所配磁带遭吐槽 家长为买卡式录音机发愁 2012-09-08 09:02:02.0
- ·循环教材推广遭遇五大难题 2012-09-06 15:18:15.0
- ·海南:义务教育阶段秋季开学采用新课标新教材 2012-09-06 15:09:51.0
-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不严谨课本插图频频出错 2012-09-06 09:46:11.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