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遇瓶颈 数字阅读正当红
2011-11-04 10:08:52.0 来源:《今传媒》杂志 责编:江佳
- 摘要:
-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新的模式,新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IPV6、云技术等等,不断地见诸报端,但是真正让人关心的是标准与开放平台的建立。Kindle、I pad、汉王电纸书……仍然只能在自己的内容平台上获得资源,数字内容的文件格式也始终没有得到统一。
我国的数字出版还处于发展初期,问题还很多。
首先,数字出版物的资源非常匮乏。据统计,2010年9月,Kindle平台取得版权的电子书有68万中,加上公共版权达到80万种,并且其中很多是畅销书。而我国的数字出版平台上可以使用的资源却非常少,好的数字资源、畅销书就更少[4]。就是这样少量的资源,还被众多的数字出版平台所瓜分。而读者的阅读器都是定制的,只能访问某个平台。尽管盛大开辟了一个新的模式,在网络文学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资源虽然海量,质量却很难保证。在我国,数字阅读器的营销模式是预装内容。这些数字内容大多数是公共版权,而且不考虑用户是否喜欢。而在用户购买了阅读器以后,就很少在内容平台上下载资源了。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与中国用户付费阅读的意识比较差有关系,但是我认为只要有好的资源、合理的价格,还是可以吸引到读者的。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两边都在观望,一边是读者在等待价格合理,质量高的数字图书,而另一边出版社和平台构建者在等待中国读者的付费习惯的养成。谁要先迈出第一步?当然应该是后者。
其次,缺乏有实力的资源整合厂商。在我国,看好数字出版的企业很多,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也很多。但是,所有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企业似乎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好像每个企业都在试图打通整个产业链,硬件商要搭建自己的内容平台,出版社也要做自己的阅读器。不能集中精力搞自己擅长的环节,都搞小而全,实际上,对这个产业非常不利。殊不知连亚马逊都不过是一个好的资源整合者而已。本来数字资源就匮乏,又被无序的竞争、内耗所蚕食。没有一个又大又好的平台,读者又怎么能放心的去购买阅读器,加入到你的阵营之中呢?中国急需有一个亚马逊的出现。
第三,传统出版社犹豫不决,准备不足。出版社在整个产业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内容的生产者,但是却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不积极的一个环节。这种不积极体现在几个方面:1.对盈利没有把握。大多数出版社都注意到了数字出版,也建立了数字出版部,但是我国的数字阅读市场尚在培育之中,利润微薄,对内容方的分成不多,导致出版社并未做很大的投入。2.版权问题。出版社长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图书资源,但是大多数图书资源都没有与作者达成数字内容的版权合同。而且由于数字出版是一个新问题,版权合同如何制定也需要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3.数字内容存档问题。大多数出版社都保留有图书的排版格式文件,但是并未存有原始的文字与图片资源文件。而且排版文件的格式众多,这些都对数字内容的制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上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果,后两个问题是因。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投入增加了,加上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者的出现,才能做出又多又好的数字内容资源。对于出版社来说,要认清趋势与形势。数字出版是一个发展的大潮流,顺则昌,逆则亡。谁先介入,就会在这个潮流中站到潮头。要着力培养既懂得出版知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新一代出版工作者。要积极的进行版权的商讨与数字内容的转档工作,做好未雨绸缪。而对于资源整合这个大课题,在我国的这个大背景下,牵头的应该是新闻出版总署这样的国家队,尽早的结束数字出版界的战国时代。尽早的制定数字阅读器标准、数字内容格式标准,将整个国家的图书资源纳入到统一的平台。要让多样化的阅读器都可以使用海量的优秀的数字资源,这样才可以培养读者群的规模,进而降低单位成本,进入良性循环。
五、未来,开放的力量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新的模式,新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IPV6、云技术等等,不断地见诸报端,但是真正让人关心的是标准与开放平台的建立。Kindle、I pad、汉王电纸书……仍然只能在自己的内容平台上获得资源,数字内容的文件格式也始终没有得到统一。这种情况不会一直延续下去。Google正在尝试建立开放平台,让不同的数字阅读器都可以下载资源。在不远的将来,硬件和文件格式标准都将被建立,各种阅读器都将与内容平台无缝对接。我们真正可以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的数字阅读器,阅读任何一个图书馆的图书。让我们拭目以待!
首先,数字出版物的资源非常匮乏。据统计,2010年9月,Kindle平台取得版权的电子书有68万中,加上公共版权达到80万种,并且其中很多是畅销书。而我国的数字出版平台上可以使用的资源却非常少,好的数字资源、畅销书就更少[4]。就是这样少量的资源,还被众多的数字出版平台所瓜分。而读者的阅读器都是定制的,只能访问某个平台。尽管盛大开辟了一个新的模式,在网络文学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资源虽然海量,质量却很难保证。在我国,数字阅读器的营销模式是预装内容。这些数字内容大多数是公共版权,而且不考虑用户是否喜欢。而在用户购买了阅读器以后,就很少在内容平台上下载资源了。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与中国用户付费阅读的意识比较差有关系,但是我认为只要有好的资源、合理的价格,还是可以吸引到读者的。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两边都在观望,一边是读者在等待价格合理,质量高的数字图书,而另一边出版社和平台构建者在等待中国读者的付费习惯的养成。谁要先迈出第一步?当然应该是后者。
其次,缺乏有实力的资源整合厂商。在我国,看好数字出版的企业很多,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也很多。但是,所有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企业似乎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好像每个企业都在试图打通整个产业链,硬件商要搭建自己的内容平台,出版社也要做自己的阅读器。不能集中精力搞自己擅长的环节,都搞小而全,实际上,对这个产业非常不利。殊不知连亚马逊都不过是一个好的资源整合者而已。本来数字资源就匮乏,又被无序的竞争、内耗所蚕食。没有一个又大又好的平台,读者又怎么能放心的去购买阅读器,加入到你的阵营之中呢?中国急需有一个亚马逊的出现。
第三,传统出版社犹豫不决,准备不足。出版社在整个产业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内容的生产者,但是却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不积极的一个环节。这种不积极体现在几个方面:1.对盈利没有把握。大多数出版社都注意到了数字出版,也建立了数字出版部,但是我国的数字阅读市场尚在培育之中,利润微薄,对内容方的分成不多,导致出版社并未做很大的投入。2.版权问题。出版社长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图书资源,但是大多数图书资源都没有与作者达成数字内容的版权合同。而且由于数字出版是一个新问题,版权合同如何制定也需要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3.数字内容存档问题。大多数出版社都保留有图书的排版格式文件,但是并未存有原始的文字与图片资源文件。而且排版文件的格式众多,这些都对数字内容的制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上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果,后两个问题是因。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投入增加了,加上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者的出现,才能做出又多又好的数字内容资源。对于出版社来说,要认清趋势与形势。数字出版是一个发展的大潮流,顺则昌,逆则亡。谁先介入,就会在这个潮流中站到潮头。要着力培养既懂得出版知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新一代出版工作者。要积极的进行版权的商讨与数字内容的转档工作,做好未雨绸缪。而对于资源整合这个大课题,在我国的这个大背景下,牵头的应该是新闻出版总署这样的国家队,尽早的结束数字出版界的战国时代。尽早的制定数字阅读器标准、数字内容格式标准,将整个国家的图书资源纳入到统一的平台。要让多样化的阅读器都可以使用海量的优秀的数字资源,这样才可以培养读者群的规模,进而降低单位成本,进入良性循环。
五、未来,开放的力量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新的模式,新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IPV6、云技术等等,不断地见诸报端,但是真正让人关心的是标准与开放平台的建立。Kindle、I pad、汉王电纸书……仍然只能在自己的内容平台上获得资源,数字内容的文件格式也始终没有得到统一。这种情况不会一直延续下去。Google正在尝试建立开放平台,让不同的数字阅读器都可以下载资源。在不远的将来,硬件和文件格式标准都将被建立,各种阅读器都将与内容平台无缝对接。我们真正可以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的数字阅读器,阅读任何一个图书馆的图书。让我们拭目以待!
- 相关新闻:
- ·海峡图交会数字出版成热点 新媒体受关注 2011-11-04 08:47:54.0
- ·谈谈数字出版:先行者的探索 2011-11-03 08:50:32.0
- ·传统出版PK数字出版 势不两立? 2011-10-31 10:52:44.0
- ·中国数字出版绕不开出版社 2011-10-27 08:41:3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