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造纸:穿越千年的魅力
2011-08-15 09:00:37.0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编:陈伊超
- 摘要:
- 举重若轻的抄纸、云雾蒸腾的烘干、气势凌厉的裁剪,千年前是如此,千年后亦未改变。薄薄的宣纸,承载中国书画艺术精华,人们用8个字浓缩了它的魅力——“墨韵万变,纸寿千年”。
薄薄的宣纸,承载中国书画艺术精华,人们用8个字浓缩了它的魅力——“墨韵万变,纸寿千年”。
如今,“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的手工精品宣纸更是受到世人的追捧,一张清代的丈二匹(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宣纸,高约四尺一二寸,宽约十一尺左右)宣纸,能卖出万元的天价。
在距离成都仅130公里外的夹江县马村乡金华村,如今依然延续着手工制作宣纸的工艺。
竹纸始于唐传承至今
夹江产的宣纸又叫“竹纸”,始于唐朝,明清时进入兴盛时期,康熙年间被钦定为科举考场上专用的“试卷纸”;乾隆年间又被钦定为皇帝专用的“贡纸”。据史料记载,其手工造纸有沤、蒸、捣、抄四个环节共72道工序,最多时工序达82道。
宣纸的制作工序十分繁琐,自唐代以来一直保持传统的手工操作,用竹簾过滤进行抄纸,用火墙烘烤、人工揭贴的烘干法晒纸,在检验时需逐张目测手捡,整个流程要求操作工人心手默契,既小心翼翼,又沉着果断。
其中,抄纸时需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捞纸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某些工序还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皮肤伤害较大。火墙晾纸的房间内温度更是高达40多摄氏度,一到盛夏,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是又闷又热,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火墙晾纸的房间密不透风,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一到盛夏,又闷又湿又热。
抄纸靠经验厚薄随心
马村乡金华村2组许邦华老人一家世代造纸,他的家中就是一个完整的造纸作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十口大大小小的石缸。
“这些石缸是造纸必不可少的:有的蓄水,有的沤料,有的泡、捣料,有的抄纸。”今年30多岁的杨幼金在这里做了10多年的抄纸师傅,“这道工序是造纸里面最具技术性的了。”
从纸槽里抄起纸浆来时,全靠经验来控制每张纸的厚薄度,纸浆抄得不均匀,一张纸就会一边厚一边薄。这个过程需要操作者的眼睛、双手、心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达到高度的默契,抄纸才能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抄出来的纸整齐地叠在一起,需要重物压住挤干多余的水分,经过挤压,就像是白色的大块豆腐一般,再由晒纸工灵巧地掀起一张张半透明的湿纸,贴到烘干墙上面。散发完云雾般的蒸汽后,烘焙好的宣纸,经过裁剪整齐,才是真正的大功告成。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贵州丹寨古法造纸作坊成非遗示范基地
博物馆考证历史 证实蔡伦发明造纸“术”
巴黎:体验造纸工艺 培养环保意识
造纸消费旺季到来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