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报业“走出去”的若干思考
2011-01-13 15:02:39.0 来源:人民网 责编:张健
- 摘要:
-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报业取得长足进步,与国际大媒体的差距不断缩小,并且在许多方面形成比较优势。这为我国报业加快步伐“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国际运输和结算基本接轨。我国境外投资促进体系正在形成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不断加强,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管理得到改进,中外资金融机构税收政策、会计制度和监管标准开始统一,为我国报业积极参加区域和国际金融合作创造了良好金融环境,为我国报业适应国际经济金融和传媒市场的变化,初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资本运营方式、财务结算方法,减少国际风险成本,提高国际收益率提供了保障。
对我国报业“走出去”的思考
中国报业拥有世界上最多读者、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和发行市场,是世界报业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走出去步伐。
制定报业“走出去”战略。抓紧制定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总体战略和实施方案,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体系,着力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一流媒体。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报刊业结构调整。发挥主流媒体和有关知名报纸优势,培养拥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媒体。依托新闻媒体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国际新闻传播力。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扩大国际影响力,在第一时间发出“中国声音”。适应全球化条件下舆论传播的新特点新要求,由以国内报道为主向国内国际并重转变,主动设置国际议题,主动引导国际热点,增强国际新闻供给能力,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新闻传播效力。重视欧美媒体市场调查和传播检测,适时适机对报业现有结构进行调整、改造、改进、创新,逐步提高我国报业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打造集约利用资源、统一调动指挥、运作高效协调的新闻中心,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报业的信息生产能力、国际新闻传播能力不断增强。
加快知名中文报刊“走出去”步伐。加强已“走出去”的知名中文报刊继续“走出去”力度。推动《环球时报》等中文报刊走向世界,发挥其报道国际新闻强势媒体的优势。创办一些本土化程度高的中文报刊,或参照国际同业传播方式、相关行业的接受习惯对境外中文报刊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成为具有国际传播力、国际影响力、国际销售率的报刊。完善“借船出海”的方式,特别是推广并不断完善人民日报海外版“借船出海”方式,与境外媒体合作,借助境外成功媒体成熟的发行渠道、推广经验,扩大境外中文报刊的影响力。
创建具有当地竞争力的西文媒体。实现同语种、本土化竞争是报业成功“走出去”的关键步骤之一。积极培植海外英文报刊,提高其在世界媒体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实现国外有效“落地”,成为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媒体。依托内容,适时推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语种报刊、网页、视频节目等媒体形式,把相关内容直接传播到所在国、所在地和当地受众,实现对象化传播。加快在世界知名城市“落地”步伐,利用欧美新闻传播能力强、渠道广等特点,使我国创建的西文媒体在所在国、所在地得到广泛传播。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广告发行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好报业广告经营。要抢抓扩大内需的机遇,把报业广告经营活动办成拉动内需、推动贸易、引导消费的平台。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在境外发展以报纸广告为主的多元经营。按照读者需求和广告竞争的趋势,实现广告从二次销售到多次销售。创新发行方式,参考国外报业发行的经验,推进报纸发行网络的转型,实现从发行经营向经营发行转变,使报业发行从单一投递功能向复合服务功能转变,从报刊发行网络向物流配送网络转变。
有效利用资本杠杆。相对于有关行业和企业,我国报业集团有资金优势,而且信誉优良,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报业“走出去”应当抓住金融危机时机,利用资本杠杆,充分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市场手段,采取并购、合作、参股、债转股等方式,对资本价值正在回落至合理甚至低廉区间的西方主流报业进行资本融合。拓宽国际经营领域,理顺上下游的产业链,为资本运营提供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保证,撬动报业“走出去”的支点。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