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里的文化记忆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
2010-12-27 11:44:50.0 来源:《浙江日报》 责编:张健
- 摘要:
-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之名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一神秘的古老技艺。
【CPP114】讯:冬天的夜晚,伫立窗前,我牵挂着他们守护着非遗的传承人,此时都在想什么,做着什么?
冬天的夜晚,对话非遗传家宝,温暖而诗意。
远在深山有知音
晚7时30分,遂昌石练镇。
能容纳120人的昆曲古乐坊里其乐融融。石练镇石坑口村的村民们,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十番”演绎得风情万种。与往日一样,来这里寻找知音的上海游客,享受着别致的昆曲。
不远处上街村的周金兰家,村女子十番乐队正在演奏昆曲。乡村文化派对已整整坚持了4年。
何婷是石练镇小学的学生,她和上百名热爱昆曲的孩子一样,每个星期有专门的课时、专门的教材学习昆曲十番,接受老艺人们的传教。此时,何婷正在学校举办的培训班里唱《牡丹亭》。
寻根到石坑,看苗到学校,品戏到乐坊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偏远小城遂昌是这般鲜活。
在这个冬夜,刚刚去世的国家级“昆曲十番”传承人赖喜能应该听见,伴随他一生的缠绵曲,又一次在石练镇淤头村上演。他也会感到欣慰,根据汤显祖《牡丹亭》记载而复原的农事“班春·劝农”,今年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令人感动的是,在乡村非遗以不同方式活起来的同时,遂昌人正在将3万多件非遗线索,串联起一个重现晚明风情的文化长廊。
古老的非遗就这样在浙江山川大地鲜活着、传承着……
非遗传承借东风
夜10时30分,浙江京剧团。
继昆曲之后,京剧也在今年申遗成功。这消息让浙京人兴奋不已:“这会大幅提升京剧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愿意来学习京剧、了解京剧、关心京剧、扶持京剧。”
这些天,浙江京剧团特别在杭州胜利剧院推出“菊苑秋韵浙江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专场”,集中展示浙江京剧团培养的优秀青年演员,学习传承京剧表演艺术的成果。今夜,他们正连夜赶排晋京演出的剧目。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之名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一神秘的古老技艺。而远在深山的瑞安平阳坑东源村,“活字印刷”国家级传承人王超辉也没闲着,下午他刚刚送走一批上海、北京来的专家。随着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成为世遗,来东源村旅游的人数也大大增多。
文化记忆再延续
夜11时,省非遗办公室。
程琳菲来自遂昌,韩悦子来自常山,周方来自景宁,周郁斌来自海宁,李虹来自萧山,而省非遗办主任王淼,则被这些非遗志愿者亲切地称为“非人类”。
时至今日,浙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数,位居全国榜首。在今年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浙江上榜50项,居全国第一,3年三连冠。
这样的“第一”凝结着王淼和他的团队多少的心血!这些身影,这些片段,让我们感动。
总有这样一个时刻,让人聚焦传统文化;总有这样一种记忆,让人重拾新奇激动。
在2010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一场名师收徒仪式20位徒弟跪在篆刻大师刘江、青田石雕大师张爱廷、王星记扇制作大师孙亚青、绍兴黄酒酿造大师王阿牛等10位国遗大师面前。
跪拜大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业传统仪俗,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非遗来说,传承是命脉。
文化遗产,民族记忆的背影……在这个冬夜,清晰而铭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印刷活化石——福建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亮相”林博会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亮相第六届中国文博会
历代相承800多年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成功申报世遗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