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之都东莞:从文化新城到文化名城
2010-12-17 10:16:56.0 来源:光明网 责编:张健
- 摘要:
- 进入转型时代的东莞,对文化的尊重,已成今日城市主方向。在东莞,无论你是原住民、新莞人还是外国人,人人可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高品位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文艺精品打上“东莞创造”的烙印,走向中国甚至漂洋过海。
“东莞创造”正在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今年10月5日,为期6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在东莞闭幕。博览会共吸引参展企业506家,达成交易项目125个,签约及成交总金额达到127亿元。
一个地级市承办国家级的动漫博览会,有其深厚的基础。全国第一家漫画图书馆在东莞诞生,东莞同时拥有1000多家大型动漫衍生企业,2900多家印刷企业。东莞的年轻、活力、创新,以及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都与动漫产业的内核如此吻合。
与此同时,东莞还在努力打造永不落幕动漫展贸平台。在东莞松山湖的创意产业园里,已经积聚了一大批原创、衍生品动漫企业,包括“功夫龙”、“乌龙院”、“武林外传”、“开心宝贝”等一批知名动漫品牌和原创企业总部。
动漫产业对外打响了东莞创意文化的品牌。“我们的节日”东莞市系列文化活动,则牢牢抓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根基,“弘扬传统文化、唱响革命文化、做大本土文化”,精心组织开展重要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长中国人的根,铸中国人的魂,聚中国人的心。
东莞人拿出抓经济的势头抓文化,扮演着文化“领跑者”的角色,为全国创作出不少“东莞经验”。在“文化周末”上,马季曾告诉观众如何欣赏相声,盛中国告诉人们怎样聆听小提琴,张丹丹告诉人们如何看懂芭蕾舞。这种创新做法,让“文化周末”系列工程获得“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
在东莞,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品牌有序开展:“粤剧黄金周”、东莞读书节、走进东莞文明、绚丽大舞台……东莞创造出了一大批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
文化名城谋求大跨越
在10年“文化新城”取得文化大发展之后,今年7月,东莞提出“文化名城”战略。千年莞邑大地焕发新色彩,美好明天令人心生向往。
经过深思熟虑,《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今年11月1日正式面世。表面上,这是东莞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行的“文化名城”建设,但更深层的变化,是人们的需求从麻将变成了艺术,从吃喝变成了阅读,从钱变成了文化。政府的行为,是顺应而不是强求。
在“文化名城”的愿景中,东莞人用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用3―5年时间,实现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二十分钟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建立和完善规划科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打造一批特色历史文化品牌,形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形象和文化风貌;建立和完善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环境宽松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不断增强东莞文化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岭南文化精品生产基地。
“文化名城”的提出,根植于东莞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更根植于东莞人对文化的不断追求。东莞人深知,在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走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之路,正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方向。
东莞人提出,今后10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成为带动东莞制造业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升级转型的助推器。
十年磨一剑,文化新城建设硕果累累;今朝又出发,文化名城建设再启征程。展望未来,东莞人充满了崭新的期待!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四种武器助力东莞工业发展实现升级转型
东莞虎彩涉足泰啤 陈成稳欲打造印刷跨行业经营翘楚
东莞中堂镇:加快建设大型纸品印刷包装材料批发市场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