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 长三角产业调整结合经济规划
2010-11-05 09:55:32.0 来源:搜狐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从人均GDP水平看,长三角区域的江浙沪为最高,人均GDP为全国水平的2.13倍。在进出口总额方面,江浙沪为184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9.78%。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江浙沪为17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量的33.25%。
【CPP114】讯:今年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按惯例奔赴各代表团,与各代表共商发展大计。9位国家领导人都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相结合"这盘大棋,对我国四大区域(东、中、西、东北)产业布局和发展指明了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的都市圈相比,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实力还有较大的差距,经济一体化程度低,区域城市间经济联系不紧密,还没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合理布局。
长三角区域特点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16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这16座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1/10,创造了全国1/5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4的财政收入和进出口额,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从人均GDP水平看,长三角区域的江浙沪为最高,人均GDP为全国水平的2.13倍。在进出口总额方面,江浙沪为184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9.78%。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江浙沪为17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量的33.25%。
以上海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目标指向是成为世界性的市场和服务中心之一,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其发展的主要抓手是以金融市场和航运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手段,加快资金、资本和货物流转,在这基础上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层次,特别是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大规模吸引外资,在这一区域奠定世界性重化工业、特别是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成为推进和提升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产业布点区域。
长三角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并逐渐把产业的控制部门和高端部门留在中心城市,而把协作配套业务向周边地区及全国扩散,并借此延伸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服务业辐射半径和影响区域,把产业做大增强作为服务业扩张的基础和依托。
长三角面临诸多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产业和制度的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产业一体化是核心,制度一体化是保障。三个一体化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没有区域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区域城市间合理的产业链条,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运行的制度保障,区域城市就只能是群而散布,无法发挥集聚性的经济能量。
在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往往只着眼于本地行政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各级物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明确,这些中心大多自成体系,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例如,嘉湖高速公路全长102公里,宽阔的6车道横贯湖州、嘉兴两市,是浙北地区连接上海的主要高速通道。然而,由于交通发展布局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申嘉湖高速在沪浙交界的上海市枫泾镇停止延伸,"断头"处距离上海高速公路网仅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
许多地方政府在规划地方产业发展时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争相发展高科技产业。产业同构是长三角一直都走不出的误区,无论是过去的16城市中12个城市上电信、11个城市造汽车、8个城市搞石化,还是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发展的高新技术园区、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长三角江、浙、沪三地的同构率竟高达80%以上。据测算,上海与江苏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0.82,上海与浙江的相似系数为0.76,而江苏与浙江的相似系数则高达0.97。
共建长三角区域金融
为什么要共建区域金融?央行副行长苏宁指出,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抵御当前经济困难、保持经济增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复苏将有效引领中国经济尽早恢复平稳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其他地区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是许多内地企业与海外建立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内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聚集的高地之一,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其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已取得较多进展。一是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完善。正式开通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授信业务试点工作也在上海启动,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在长三角区域得到健康发展。二是积极推动了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转贴现统一合同文本在长三角得到推广使用,长三角票据市场的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与合作。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合作协议》,无锡、宁波两地稳步推进股权投资基金试点,长三角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外汇管理领域的合作。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了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企业异地付汇集中备案试点在嘉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在向长三角区域推广。五是促进了长三角地区资金的跨地区流动。长三角地区已成为跨省、市资金流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六是大力改善金融发展环境。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合作备忘录"、"信用长三角合作备忘录",就长三角地区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达成了各项协议。
长三角区域特点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16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这16座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1/10,创造了全国1/5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4的财政收入和进出口额,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从人均GDP水平看,长三角区域的江浙沪为最高,人均GDP为全国水平的2.13倍。在进出口总额方面,江浙沪为184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9.78%。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江浙沪为17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量的33.25%。
以上海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目标指向是成为世界性的市场和服务中心之一,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其发展的主要抓手是以金融市场和航运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手段,加快资金、资本和货物流转,在这基础上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层次,特别是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大规模吸引外资,在这一区域奠定世界性重化工业、特别是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成为推进和提升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产业布点区域。
长三角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并逐渐把产业的控制部门和高端部门留在中心城市,而把协作配套业务向周边地区及全国扩散,并借此延伸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服务业辐射半径和影响区域,把产业做大增强作为服务业扩张的基础和依托。
长三角面临诸多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产业和制度的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产业一体化是核心,制度一体化是保障。三个一体化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没有区域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区域城市间合理的产业链条,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运行的制度保障,区域城市就只能是群而散布,无法发挥集聚性的经济能量。
在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往往只着眼于本地行政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各级物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明确,这些中心大多自成体系,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例如,嘉湖高速公路全长102公里,宽阔的6车道横贯湖州、嘉兴两市,是浙北地区连接上海的主要高速通道。然而,由于交通发展布局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申嘉湖高速在沪浙交界的上海市枫泾镇停止延伸,"断头"处距离上海高速公路网仅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
许多地方政府在规划地方产业发展时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争相发展高科技产业。产业同构是长三角一直都走不出的误区,无论是过去的16城市中12个城市上电信、11个城市造汽车、8个城市搞石化,还是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发展的高新技术园区、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长三角江、浙、沪三地的同构率竟高达80%以上。据测算,上海与江苏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0.82,上海与浙江的相似系数为0.76,而江苏与浙江的相似系数则高达0.97。
共建长三角区域金融
为什么要共建区域金融?央行副行长苏宁指出,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抵御当前经济困难、保持经济增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复苏将有效引领中国经济尽早恢复平稳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其他地区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是许多内地企业与海外建立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内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聚集的高地之一,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其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已取得较多进展。一是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完善。正式开通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授信业务试点工作也在上海启动,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在长三角区域得到健康发展。二是积极推动了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转贴现统一合同文本在长三角得到推广使用,长三角票据市场的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与合作。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合作协议》,无锡、宁波两地稳步推进股权投资基金试点,长三角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外汇管理领域的合作。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了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企业异地付汇集中备案试点在嘉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在向长三角区域推广。五是促进了长三角地区资金的跨地区流动。长三角地区已成为跨省、市资金流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六是大力改善金融发展环境。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合作备忘录"、"信用长三角合作备忘录",就长三角地区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达成了各项协议。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