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揭开木活字雕刻印刷术“面纱”

2010-04-30 09:00:33.0 来源:福建日报  责编:Victoria

摘要:
刚开始,如何排版、如何刻字等全无规律可循,全凭残存的几个图版和些许活字,还有章氏家谱。经过钻研, 邹建宁努力学习毛笔宋体、反写字、刻字、雕图版、排版、制版、印刷等,一步步走来。旧族谱有许多生冷僻字,他见都没见过,除了请教参加修谱的祠堂长者外,就是翻查《康熙字典》。
  【CPP114】讯:16日,福建发现存活木活字印刷术新闻通气会上传来消息,省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日前在客家祖地宁化县采集《客家文化》资源时,发现仍活存于世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现存的木活字数量超过30万枚。一群被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宁化县城关、淮土乡等地,用古老的木活字印刷为当地人印制族谱。

  据了解,中国的木活字起源于元朝末期,至今有800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宁化木活字印刷是我国有幸保留下来,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近日,笔者来到宁化城关城北新村,走进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传承人之一的邹建宁家。从他的娓娓叙说中,揭开了这项尘封已久的技艺“面纱”。

  四代祖传手艺


  “我这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47岁的邹建宁自豪地说,他家世代都是帮人搞印刷的,印族谱,刻印章,现传到他手里至少有四代了。在他家的活字印刷工作间里,木活字沿墙密密匝匝、一盘挨着一盘地整齐码放在木质长凳上。邹建宁说,日积月累下来,他家的木活字有6.8万多个字,其中部分是清朝末年的木活字。“‘文革’期间,爷爷为了不让人把这些传家的东西毁掉,偷偷把这些字和图版藏在谷仓顶上。我六七岁的时候,在谷仓找东西时发现了它们。”邹建宁说。其他绝大部分字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各客家姓氏恢复修订族谱后重新刻的。“以前我不知道这木活字的价值,后来有个文物贩子到我家想花5万多元买走这些木活字,但我觉得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绝对不能卖。” 提起往事,邹建宁记忆犹新。

  印谱工序10多道

  邹建宁说,木刻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平时要做好取材、制字模、写字(反手)、刻字等基础工作,印谱时还要严格按照有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切纸→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折谱→草订(打孔、下纸捻)→装线→封面→装订等10余道工序,规范手工操作。

  选材时,纸张应注意选用宁化治平乡的玉扣纸,用老宋体刻、印,刻字须用上好的山梨木、荷树木,决不能半点马虎;检字有单独的祖传歌诀,现在改用拼音顺序;排版有格式,先是序言、跋、志等,按照普通古籍的版式排版。印刷首先选用正品“一得阁”等上等墨汁,或单独研墨。印刷时,纸张湿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用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力要均匀,用墨多了用力重了会模糊成一块,用墨少了用力轻了则会看不清楚。几十上百页的谱印好后,打圈、划支、打洞孔、下纸捻、裁边、上封面、订外线,于是一册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做好了。

  “十几道工序里每道都需要真功夫,最要紧的是刻字、检字、排版,技术含量很高,也很难学。” 邹建宁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项“绝活”,还特意表演了刻字、制版、印刷等工艺。他那娴熟的技艺让人眼花缭乱,但一切都显得古意盎然。

  印刷刻字学问多

  “我是1963年出生的,从小就对雕刻、印刷感兴趣。” 邹建宁说,他六七岁时,父亲过世了,初中毕业后他和母亲一起在生产队里干活赚点工分,但心里没忘老祖宗手艺,闲时常练楷书。1980年,宁化七里圳姓章的家族首起重修家谱。那时,许多政策还未明朗,祖父的徒弟邱李子、凳哥等带起邹建宁,偷偷重操旧业,开始印谱的“地下”工作,邹建宁也开始学习活字印刷。

  刚开始,如何排版、如何刻字等全无规律可循,全凭残存的几个图版和些许活字,还有章氏家谱。经过钻研, 邹建宁努力学习毛笔宋体、反写字、刻字、雕图版、排版、制版、印刷等,一步步走来。旧族谱有许多生冷僻字,他见都没见过,除了请教参加修谱的祠堂长者外,就是翻查《康熙字典》。

  “最难学的就是刻字、绘图。家谱很多字是繁体古字,笔画多,要保持字体的结构合理、重心平稳,线条平整笔直,没有一定的功夫很难。家谱里许多家族祖先的坟墓图谱,涉及地理、风水朝向,学问大着呢”,他说,这些全凭他看着别人的家谱捉摸,真是“摸着石头过河”。

  学习印刷不容易,刻字更有许多学问。刻字,不仅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历史、古文、地理、风水知识,也要会写古字。“古字不认识,族谱就看不懂,帮别人印族谱就成了一句空话。”这一学就是5年,他历时5年终于学成出师,开山授徒,自立门户,承揽族谱印刷。至1995年,他带出了7个徒弟,“许多本县以及从宁化客家迁徙出去的清流、明溪、连城、宁都、石城姓氏回乡重修族谱的人纷纷来找我印谱”。邹建宁掐指算了算,有吴、邱、曾、邓、章、张、孙、廖、谢、雷等10余姓近40余部家谱请他重印过。其中,最大型的当属1990年为济村乡吾家湖村曾姓印的家谱,共印30箱,每箱8本,每本200多页,最大的一张拉出来长达1米。“这是最难做的工程,但我完成得很好,也给我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邹建宁说。

  祖宗手艺不可丢


  “听老一辈讲,族谱一般30年一大修,1995年后,修谱就进入低潮期了,现在孩子少,要等下次重修高潮,可能要等50年了。”1996年修完曹坊温坊温氏族谱后,邹建宁就没有拿到新的印谱活。为了不丢掉祖宗传下的手艺,他在县城的客家边贸城摆了个帮人刻印章、卖版画、售木雕像、配钥匙的摊子,以此谋生,这样既解决生计,又可以常常练习手艺,真正做到生活、传承“绝活”两不误。

  “现在,刻制木活字的材料像山梨木、荷树都难找了,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学手艺,徒弟真难找”。他决心培养儿子刻字印谱的兴趣,当他儿子初中毕业辍学后,他自己开始教孩子刻字的手艺。采访时,他的孩子正在刻着一个塑胶滚印,邹建宁说,这全当让他练手,练多了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就会刻印了。“祖宗的手艺不能丢,这么好的手艺不能在他手上失传。

  从邹建宁口中得知,宁化解放前印谱鼎盛时期,全县共有20个木活字印刷师傅,现在只剩下他、邱中水、邱炉明、廖有焕、伍加厚等几位了。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东源村:“世界印刷术活化石”
  
摩登春夏印刷术
  
仿真印刷术专利惹争议 故宫博物院维权获支持
分享到: 下一篇:美国对中国和印尼进口纸张实施惩罚关税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