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张门票记录的文化变迁
2009-09-30 13:26:25.0 来源:辽宁日报 责编:何溢寰
- 摘要:
- 七旬老人邓宏先捧出了他的宝贝——收集了50多年的各种门票。他认为其中最有意义的是3张有关文化生活的:一张是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票,一张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交响乐演出票,还有一张是最近参观博物馆的纪念券。“3张门票看似普通,却记录着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的变迁。 ”
【我要印】讯:七旬老人邓宏先捧出了他的宝贝——收集了50多年的各种门票。他认为其中最有意义的是3张有关文化生活的:一张是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票,一张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交响乐演出票,还有一张是最近参观博物馆的纪念券。“3张门票看似普通,却记录着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的变迁。 ”
电影票有些泛黄,黑白是主打色,只有火柴盒大小,纸张薄而粗糙。票面设计很简单,正面印有“门票”二字,白底黑字;背面印着座位号。票上连上映片名、地点、时间、票价等信息都没有——邓宏先说,这些当时都写在电影院的一块宣传木板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宏先刚上中学,那时百姓的文化生活很单纯。当时的人们没有演唱会、音乐会的概念,看电影是最令人兴奋的事,即使是露天电影。他至今还记得,天刚擦黑,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搬起小板凳,抢占银幕最前方的位置。孩子们高兴得像过大年似的,在人群中打闹嬉戏;大人们则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期待“大片”的开演。
1994年5月,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访问沈阳,与辽宁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获得极大成功。邓宏先手中拿着的正是那场交响乐的演出票。这张演出票尽管设计简单,但看上去精致了许多:它长约15厘米,宽约5厘米,纸张变厚了,表面也更平滑,而且是彩色印刷,上面还印着演出时间、地点、座位号、观众须知等详细信息。
这张门票同时也透出另一个信息:国门打开了,文化生活多元了。这个时期,辽宁的话剧、歌剧、舞剧、京剧、评剧、杂技、曲艺等各门类舞台艺术蓬勃发展,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达96个;演出剧目也日臻丰富,各类表演团体也陆续出访海外。邓宏先说:“大家不仅能看到外国电影,还可以欣赏到许多来自国外的优秀剧目和音乐会。 ”
今年6月26日,《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文物展》在省博物馆与市民见面。博物馆自去年3月就免费向公众开放,邓宏先得到了一张《国家宝藏》参观纪念券。
在我省,如今人们可以随处享受免费的文化盛宴。城里人进图书馆听公益讲座,在家门口广场看文艺演出;农民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免费借阅书籍。而在以前,不要说免费的文化活动,人们就是花钱也享受不到这样的文化生活。
参观回来,邓宏先兴奋地向孙子介绍他亲眼目睹的国宝,原本以为孙子会缠着他问东问西,但是孙子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爷爷,您讲的那些我都知道,网上啥没有。 ”
老人说,以前要知道外面的事除了听广播就是看报纸,后来有了一台黑白电视,这在当时已是很了不起的家当了。后来的日子越过越好,黑白电视也换成了大彩电。
前年,邓宏先的儿子又换了套更大的房子,喜欢看电影的儿子把以前用过的家庭影院设备“淘汰”给了爸爸。现在闲暇时,邓宏先在自己宽敞的客厅里也可以慢慢享受高品质的视觉盛宴了。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国庆各大景点门票涨价 国内游团费不变
印务公司员工伪造万张景区门票被捕
“多米诺”为世博门票打上“身份证号”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